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战斗吧

    七百十五章 千古第一基情·战斗吧 (第1/3页)

    闻听这条消息,举城震撼,开封府衙役发疯似的搜查,也没找到赵念奴。

    于是各种各样的议论出来。

    郑朗使这些议论终于导向一个方向。

    他也没有想到赵念奴忽然失踪,秋高气爽,准备等天再凉一凉,就要对付梅山蛮了,接到崔娴的信。

    崔娴没有参与赵念奴公案,但隐约地猜出丈夫的心思,司马光拜访之后,立即写了一封快信,找了一些关系快速送到潭州。只过经过,没有提供任何建议,让丈夫判断。

    崔娴的信来得很及时,郑朗看后,写了一篇文章,当然这时候他还不知道赵念奴失踪,虽然很恼火,这篇文章写得不算太过份。

    围绕着一件事而写,为什么李母要住在驸马府。

    宋朝的人文精神,使得许多制度与唐朝不一样,可仍多采纳唐朝的制度。所谓的驸马府其实就是公主府,不是修给驸马住的,而是修给公主住的。若在唐朝,公主一旦开府,可以设家臣,丈夫在家中也只能算是臣子,一个身份高贵的臣子。那怕身为郭子仪的儿子,顶多呵斥几句,皇帝不敢怪,郭子仪还得乖乖的请罪。醉打金枝那只是民间的传说。

    宋朝略有些不同,若非得要住,如果公主不反对,驸马又孝顺,可以入住。

    关健现在婆媳失和,李玮也不是李用和唯一的儿子,非得让李玮赡养。

    作为长辈是婆婆。但反过来,公主毕竟是公主,这是在封建时代。就是君主立宪时代,公主还是公主,比婆婆地位要高的。

    若和睦倒也算了。不和了,两相争吵,不一定非得婆婆让公主媳妇,可最少你得离开驸马府。为什么一直居住下去,不离开?

    只针对李母,不针对他人,不是奏折,而是一篇文章。刊登在太学报纸上。

    郑朗用意很简单。

    李用和妻子是赵祯的舅母,赵祯不好说,大臣自动忽视,想虐赵祯以及赵祯家人,为自己赢得清名,将此条忽视,自己代赵祯说出来。

    换一个角度思考。会发生此案许多疑点。便减轻赵念奴的压力,也不至于落到后面的下场。

    正好赵念奴失踪。

    太学里一些博士心中也不大高兴,夫妻俩小吵小闹的经常事,妻子受委屈了,往哪里逃。只好回娘家。可一些大臣不要命地弹劾,逼得皇上将公主又强行送回去。这一送好了,开封府侦查的结果,公主少了几件衣服,大约是出逃,这还是最好的结果,有的百姓直接说是让李家害了,毁尸灭迹。开封府继续盘问,结果一些真相也就问了出来。公主是回去了,可回去后,李母不省事,继续虐待。不管怎么说,李母肯定犯了严重型的错误。

    于是太学用大号字将郑朗的文章登在第一版。

    一些人终于禁声。

    这篇文章使他们想到一件事,长公主不但有一个亲爹,这个亲爹权位最大,可不会让他们害怕,但还有一个要命的干爹。

    公主还在李家无所谓,现在却下落不明,万一有一个闪失,郑朗履行他要为公主守护一生幸福的诺言,麻烦就大了。

    郑朗此时正在梅山蛮的大山里。

    自己贪生怕死,如何让手下兵士不怕牺牲?所以每次郑朗能打胜仗,不仅是尊重将士,听取一些名将的意见,这个身先士卒也起了良好作用。郑朗往前线一站,那就是光明神的光明祝福术,蛮人大祭司的狂化术,最少能让将士战斗力增辐一半,随着他地位越高,这个增辐作用越显著。

    听到这个消息,郑朗疯了。

    既然大家一起不知轻重,那么大家一起疯吧。

    因此有了第二篇文章,一篇战斗檄文。

    先谈奸情。

    什么事得说一个理儿。

    梁怀吉是什么人,一个太监,若是在深宫里,可能还会有一些宫婢假戏真做,当作解馋用的。长公主已经出阁,何须如此?

    说得含蓄。

    这一句话若再过几百年,理学大兴,大家也许不能理解,可在北宋能理解。

    北宋风气开放,许多妇人能在外面养野汉子,偷人,偷和尚。出阁后公主没有了限制,就算对李玮不满,想要发展一段奸情,值得要与一个没jj的太监发展么?

    李家是外戚,难道外戚就不是大宋的臣民?

    又是关健的一句。在驸马府真正的主子不是李母,还是赵念奴。君与臣,媳与婆二者的关系,君与臣的关系排在第一序位。

    反正京城谣传我不相信,若不然,让我回京城查处此案,若流言是真的,我自戗以谢天下,以谢李家。(用性命担保赵念奴的清白)

    为什么一段流言会惹起天下大哗。

    无他,不分君臣,以诬蔑攻陷戾气以求所谓的清名。

    皇上仁爱,因为皇上的仁爱,自皇上继位以来发生多少莫明其妙的事。郭皇后死得不明不白,尚美人拉出宫在道宫激愤而死,现在又轮到长公主了,长公主下落不明。翻看史书,有没有过,有过,东汉败坏,唐朝败坏之时,外戚篡权,太监逼宫。犯事的群体不同,性质却是一样。

    一个是才出宫的长公主,十几岁的小姑娘,一个是二十几岁一直呆在深宫,什么世事不懂的小太监,这两人一旦离家出走,不要说离开京城,就是在京城也有可能被人骗卖了。

    皇上想做一个好皇上,什么事都以身作则,这才换来大宋最好的时光。可皇上终是天下之君,天下之父,而不是部曲。公主做为长公主,教育要严厉。可公主乃是大宋的长公主,非是陈执中家的婢女,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想污蔑就污蔑。

    君臣之道在哪里。

    为什么一段疑点众多的谣传,居然让士大夫信手捡来。随意污陷长公主。大宋最大的危机到来了,一些士大夫试图将君王地位推翻,压成部曲,后宫嫔妃压成奴婢,然后凌驾于武将之上,外戚之上,皇室之上。

    (在封建时代,皇上没有皇上的权威。意味着什么)

    公主出嫁,全京城百姓祝福,因为有一个好皇帝,给整个大宋百姓带来幸福的生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