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四十章 权利(一)

    七百四十章 权利(一) (第1/3页)

    刘敞非是王尧臣与韩琦,不敢轻视狄青,也许敢,但不敢公开说比狄青更高贵,郑朗比他卑贱。

    郑朗又说道:“陛下对士大夫优待,士大夫要怀着感恩的心,但不要以为一个个真的以为比皇上更有本事,说老实话,论治国,我朝一代,只有两个半人最会治国,两人一是你们痛恨的吕夷简,一个就是皇上,还有半个人就是庞籍,其他人仅能做为一个部件,缺了谁都可以。为什么你们如此痛恨狄青,非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士大夫这个群体,认为有一个武人担任枢密使,抹了士大夫的面子。然而国家需要士大夫,就不需要武人了吗?两者同样重要。”

    刘敞不作声。

    郑朗知道很难说服他,又道:“你也能算是一个能臣,荆湖南路开发,缺少人才。不过因为防范梅山蛮,有许多武将,并且是名将,我希望你到时候不要拿出对待狄青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若如此,我就会刁难于你,若能和平相处,我不但不会刁难,反而以后如实地替你记上一功。并且我多在四处走动察看,你名为潭州通判,很有可能就兼管着大半个知潭州的责职。”

    劝不动,只能恩威并用,强行让他学会尊重。

    但刘敞的心态也是大部分士大夫的心态,让郑朗心中隐隐有些忧虑。

    “还有,我不喜欢阴谋诡计,对国内,我向来不使什么阴谋诡计,包括此次与文彦博的廷辨。不过若使,我并不是不会。并且我使了,但全使在交趾、西夏与契丹人身上。不相信,你可以写信问一下你的姐夫,他担任枢密副使多年,知道许多内幕。一旦我将他们使在你们身上,就是吕夷简也未必及我。”

    郑朗又再次警告。

    史书将刘敞记载成一个千古难得的良臣,凭借他能将狄青胡扯到这份上,恐怕就是一个良臣,也不是纯臣,小心思眼多多。而且颇有才名,若不是因为与王尧臣是联亲关系,贬降到榜眼,也轮不到贾黯高中状元。

    这句话郑朗同样在宫中也对赵祯说完,但略有些不同,郑朗只是叹息文彦博等人窝里斗本事大得翻天,对待真正敌人例如交趾与西夏,一个个却成了傻鳖。

    也似乎成了中华五千年的好传统,这一世是,前一世也是。

    但郑朗说话时底气不硬,自己犯错了。多年儒家书籍里钻,多少沾了一些酸气,不喜撒谎。赵祯并没有责怪,可郑朗自己一直在自责。这一点也让赵祯看重,理论上郑朗快要无限接近传说中那个真正的君子,当然,仅是一种理论,一想到这里,赵祯不由地对女儿又增加了一份怨气。

    因此,郑朗挟带着两张席子入朝,就准备在朝会上闹一个天翻地覆,最后又强行忍了下去。

    带着刘敞回到潭州交接,郑朗却将诸臣喊来商议。

    还没有接到张方平的信,但郑朗也琢磨出来,估计朝廷是满足不了自己钱帛需要了。

    只能一再地削减费用开支。

    讨论了一整天,大家筋疲力尽,郑朗又在心中痛骂文彦博,连带着富弼都骂上。

    自己走的时候交给庞籍一个好底子,庞籍走的时候留下的底子也不弱,这才过了几年,就败光了。将诸臣送走,却让张亢与郭逵、张岊、种諤、杨文广留了下来。

    下面所说的绝对不能泄露出去的。

    无论今年资金如何紧张,郑朗也打算到明年春天结束。不为自己缘故,而是为了西北。

    与赵珣一样,张亢必然到时会留下来。两人皆能文能武,不仅能上战场指挥杀敌,还能作为一名良吏治理一方百姓。

    但郭逵、张岊、杨文广与种谔必须要送到西北各地,充实西北力量。

    没有其他人了,这几将皆能算是郑朗嫡系亲信,张亢问道:“郑相公,狄青如何了?”

    “去了延州。”

    “去延州啊,”种谔小声地嘀咕一句。

    “以同平章事身份去延州的,诸位莫要多想。本来朝廷是准备将狄青判知陈州。”不但判知陈州,还是带着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下去。郑朗能挽救的仅是到此,若想将狄青继续保留在西府为首相,即便是郑朗也办不到。贬出朝堂,但依狄青心意去了西北,这是两相的兼就。

    几人便不再言,脸色却不大好。

    “诸位,朝廷制度,浮浮沉沉,这才不会出现[***]的大臣与乱政的大臣,不要多想了。我接下来的说西北,”郑朗道。

    不是让几将前去西北发起战争,而是防御。然而不是被动的防御,适度地主动一点,攻击姓强一点。郑朗没有指挥权利,但可以出谋划策。

    策略上不能太保守,一旦战事发生,写奏折时一定要小心谨慎。事实不能隐瞒,在文字上却可以用功夫,例如百战百败与百败百战的区别,以避免士大夫的反感。

    一防二练,练兵不能忽视。但必须以防为主,不能将战火蔓延扩大。

    要等,一等经济好转,这个不能靠文彦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