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四十二章 权利(三)

    七百四十二章 权利(三) (第1/3页)

    “李四郎,我替大相担心哪。”

    “为何?”

    “我听到一些传言,大相仅是想经营屈野河,屈野河沃野千里,若经营,能我们大夏带来许多粮食。可是太后再三不准。”

    “太后怕激怒宋朝。”

    “李四郎,你说得就不对了,宋朝君臣不用担心,担心只有一个人,郑相公。”

    “郑相公他在南方是临时之计,还会回到朝堂之上。”

    “你不明白,以前郑相公南下时,宋朝给他国公给他同平章事,现在逐一拿下,这是功高震主的征兆。郑相公不足惧哉了。没有郑相公,宋朝也不用惧哉了。为什么不同意国相经营屈野河,是乃权利也。”

    说话的两个人正是郑朗派出去的六名高级斥候,冯高与魏治方,投奔西夏时用的不是本名,而是冒充的名字,一个姓李,一个姓胡。

    这几年西夏发生多次战争,六人皆先后立下功劳,其中冯高与周渊功劳最大,在契丹击败北阻卜,派去的西夏军队败退时,两人奋勇杀敌,在他们拼命下,将许多西夏军队安全撤回西夏境内。

    因功六人被先后任命为都押牙,行军司马,或者牙内指挥吏等官职。

    没藏讹庞为了保护他们,又重新赐其姓名,一起赐为李姓,卫阳重新赐名为李黄主,吕毅赐名为李段明,赵善金赐名为李开泰,魏治方赐名为李茴。周渊原来赐名为李青都,冯高赐名为李乃岩,因为北阻卜之功,重新赐名为没藏青都,没藏乃岩。

    六人对没藏讹庞忠心耿耿,被一些忠于王室的西夏大臣称呼为没藏六犬。

    没藏讹庞身边的六条恶狗。

    郑朗的政策也使没藏讹庞对六人更加相信。

    原先宋朝对待叛变的人采取的是吕夷简拉拢政策,例如张元,大肆封赏,想张元重新叛投归宋,张元吴昊没同意,成为天下笑柄。

    自郑朗起,政策改变,对待其叛变的汉歼一律杀无赦,家人同样严惩不怠。

    吕夷简政策可能会使一些叛变的汉歼回心转意,郑朗是真正从根源上杜绝汉歼发生。不然按照吕夷简的策略,汉歼投奔西夏后,带着西夏人到宋境烧杀抢劫,不但无罪,反而有功,说不定还能得到宋朝的高官厚爵,投奔西夏当汉歼的人便会更多。郑朗的策略也有弊端,一旦有人想做汉歼,便会对西夏更加死心塌地。

    果然不久后,六人的“家眷”一起贬到岭南。

    救是没有办法从岭南将家人救出来,六人便央请没藏讹庞带一些钱帛给其家眷,顺便看望一下家人的平安。

    没藏讹庞也答应了,他暗中派了斥候潜入到岭南,将钱帛带给那些家眷们,实际与六人有何干系?这是刻意验正他们身份的。那时,郑朗已经到了岭南,这些人在岭南虽热,生活也还可。不过没藏讹庞没这样说的,而是说他们家眷过得很苦很苦,挑起他们对宋朝的仇恨。

    宋朝很少动用这六名斥候。

    现在未到用的时候,地位仍然不足,必须让他们成长为一州刺史,或者都军主,防御使或者团练使,就象李清那样,那么在关健时候发作,西夏天就塌了。

    没藏讹庞逼得契丹议和,又拿下阿干城与龛谷,风头在西夏一时无俩,于是再度兵进屈野河,想重新经营屈野河这一块沃土,却遭到没藏氏的反对。没藏讹庞不听,将冯高与魏治方召回,准备让他们驻兵屈野河。两个人议论的就是这件事。

    “难道你们还思念那个郑行知?”身后传出一人说话。

    两人连忙伏下,说道:“拜见大相。”

    “起来吧。”

    两人惶恐不安地说:“大相,小的们刚才所说的别当真。”

    害怕之下,不知道怎么开口辨解了。

    没藏讹庞朗声一笑道:“乃岩,李茴,你们不要担心。那个郑行知知人善用,特别是对你们将士,更是宠爱有加,你们偶尔也想念,我不怪你们。不过仅是郑行知重视将士还是不够的,在宋朝你们将士永远不想有出头之曰,看到狄青下场,即使郑行知力保,还是贬到延州来了。”

    没藏讹庞狠吐了一口唾沫,什么地方不能贬,为何贬到延州?

    “是。”

    “还有,你们不是姓胡,而是姓没藏,姓李。”

    “属下知道。”

    “太后的事也不是你们所议论的。”

    “大相,请听属下一言。”冯高突然跪下。

    “你想说什么。”

    “属下为大相感到担心啊。太后终是陛下的母亲,又有一群臣子打着卫主的旗号,协助太后,协助太后治理国家倒也罢了,他们终曰挑唆太后,想借太后之手铲除大相。太后不同意大相经营屈野河,正是这个原因哪。”

    “休得胡说。”没藏讹庞喝道。

    不是冯高所说的那样。

    原先与契丹交恶,兄妹二人面对契丹的压力,携手并肩,团结一致,这是逼的。

    辽兴宗死后,萧耨斤为了推翻而推翻,这就象高滔滔一样,将宋神宗一切改革全盘推翻了。包括对西夏的种种策略。宁令哥没有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