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四十七章 高山流水

    七百四十七章 高山流水 (第2/3页)

要报复我,却是很难很难,可有办法,比如联合贾昌朝,或者其他人。这还算正常的,属于朝争范围。若是最后用改革言事呢?任何事物皆有正反两面,不做就不会有把柄,一做就会让人找到漏洞。但还不是可怕的,大家一起浮躁,一起诬蔑,打击对手,会形成更大的联合,最终会自发的向保守或者激进两派凝聚。”

    “党争?”张方平道。

    “不错,若举朝上下浮躁风气越来越重,必然产生更大的党争。不要以为皇上不作为,其实皇上做了许多事,大家没有看到,这是善战者无赫赫之功的表现,是最上等的为君之道。但能不能指望以后所有的人君会有陛下的天赋?”

    “是啊,我也感到了,就没有想出所以然来。”

    “安道兄,我也是在山洞里无所事事,整天盘坐冥思,才想出来的结果。子瞻,你想一想,用想当然来篡改典故用于科举问题不大,若用想当然言事,是不是很危险?”

    “是啊。”苏东坡凝眉答道。

    “危险的还是权利大部分笼在士大夫手中,君权下降,若人君没有办法用平衡之道化争党争,士大夫正式形成两派,产生分裂。士大夫分裂,就等于国家分裂。”郑朗拿出客厅边上的一根扫帚,将它一折,道:“最后国家就如这根扫帚一样。”

    这才是郑朗所说的浮躁,浮躁的危害,又道:“你于省试那篇文章我也看过,虽那个想当然用典故我不喜,可里面见解我还是赞成的,风闻可以,言事更可以,但务必以温厚为心,对喜欢的人要看他的短处,对憎恨的人要看他的长处,这样看问题看人才能看得更全面,即便言事用人也不会产生诸多矛盾。为什么近来国家似乎越来越好,大家也越来越多,我却不喜,因为先帝与天圣时温厚之气渐渐在消失,浮躁之气越来越盛。喜人喜人之长,恨人恨人之短。于是大家矛盾越来越多,言事越来越偏激,仇恨越来越大。”

    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浮躁之论。

    说完了,看着老苏。

    老苏因为进京比较失望,又与王安石发生冲突,姓格也有偏激的一面,特别是他为了攻击王安石所炮制的《辨歼论》,就是郑朗说的浮躁代表作之一。

    张方平却在深思。

    眼下三苏思想境界还是很浅的,想不到更深的层面。张方平却达到这一境界。许久说道:“行知,能否让我将你今天所说的话整理出来,发表于报纸。”

    “行啊,”郑朗淡淡地说。

    这也不是见不得光的言论,为什么不可以呢。

    郑家在准备女儿的亲事,张方平却将郑朗所说的话刊于报纸,引起很大轰动。

    有人将它称为郑氏三大名言。

    汝快乐否?

    权利乃责任也,官职愈高,职责愈大。

    喜人识其所短,憎人见其所长。

    第一句乃是国家艹劳的节气。

    第二句是对权利的重新认识。

    第三句是强行吹刮温厚之风。

    赵祯听闻后,立即将郑朗还有三苏,庞籍一起召到皇宫谨见。

    二苏乃是郑家新的学生,若没有资质,非是少年所收,这是考中进士后才收的,若没有资质,恐难以入郑朗法眼。庞籍是做得不错,顺便一起召入皇宫谈一些事。

    其实如今郑朗就是一个宝。

    因为不能说出来的原因,郑朗一时半会难以进入两府,赵祯感到可惜,心中也有些歉疚。不能全怨郑朗,梁怀吉进宫后,赵祯已经问了经过。

    那个山洞里十分寒冷,因为仇恨,西夏人对郑朗与女儿很不好。缺衣少被,甚至屡屡想将郑朗杀死。

    郑朗与女儿相依为命,山洞又黑又狭长,又是一个正常人,发生一些事,能理解。尽管后果十分严重。

    赵祯先是盯着三苏,主要是大小苏,然后说道:“你们三人的文章朕皆读过了。”

    苏氏父子三人不敢接话。

    “写得不错,苏洵,虽你文章写得略嫌迂阔,不过你并没有在官场里堪磨过,难免也。”

    “是。”

    “朕看到你文章里多写了一些兵事。”

    “陛下,臣多读的乃是上古书籍,春秋国语里皆多谈到军事。”

    “你不用担心,文武之道才是治国之道,文道重要,武道同样重要,你并没有做错。不过有一处倒也需要一些能文能武的臣子,不知道你可否愿意前往?”

    “为陛下效劳,臣万死不辞。”

    “庞籍,荆湖南路可有知县腾缺出来?”

    “有,安化知县有功,已数年未迁,到了迁职之曰,临冈设县后,知县一直空缺,官员皆不愿意前往,安仁知县因母去世,回去守丧,职位空缺。”还有,庞籍不可能事无巨细,一一过问,知道的仅是这三个。

    赵祯脑海里回想一下,临冈乃是武冈军最西南的偏远小县,乃是蛮人集中地带,安化也不行,接近北梅山,这两县看似贫瘠,但需要两个能吏前往。于是说道:“苏洵,朕就让你权知安仁如何?”

    这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就是甲进士外放,也不会轻易地得到一个知县职位。不过赵祯也问了老苏一些情况,知道通过正常渠道,老苏靠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