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百六十六章 沉睡

    七百六十六章 沉睡 (第3/3页)

一个完整的西夏,内有重大隐患,契丹君臣不会动心,若是一个分裂、民不聊生的西夏,契丹未必不想报前几年的耻辱。

    契丹一旦灭掉西夏,会给宋朝带来什么样的麻烦,郑朗以前解释多次,此次没有再解释了。

    这是尽早做决定的原因之一。

    没藏讹庞与李谅祚处于相持阶段,但没藏讹庞失去大义,迟早这个夭平会猛烈地倒向李谅祚,那时候出兵也失去意义。

    至于帮助谁,郑朗选择了李谅祚。若帮助没藏讹庞,别看没藏讹庞现在力量雄厚,可失去道义,最终宋朝也会被拖进漩涡。战事更不能持久,到了狗急跳墙之时,如果西夏向契丹求助,大势去矣。

    只能相助李谅祚,但要必须让李谅祚配合,将没藏讹庞主力部队吸引住,狄青于后方突然发兵进攻没藏族的老巢,没藏讹庞手下军心动摇,一举而定胜负。

    为什么如此,就是不能让双方中任何一方将契丹吸引过来。

    关健的一个原因,留作最后说了。

    如何cāo作,交给狄青去处理,因为有一些机密事务,另外jīng通军事的狄青当为翘楚。

    对军事如今郑朗也懂一点,并且在大局观上,狄青也不及郑朗。但落实到细节,无一入现在能及狄青。

    也不能回绝没藏讹庞,先将他派来的使者拖着,再于屈野河之西构筑三四堡,将地盘扩大。不能贪心,即便事后西夏将屈野河交给朝廷,一旦恢复过来,西夏还会讨要,不过会是变着法子讨要,如讨要后桥被宋朝占有的地方,怀德军所占的北葫芦川,没烟峡。

    这是一个好不起来的民族,不论朝廷如何安抚。

    先行构堡,是先在屈野河西岸构筑一道严密的防线,能不能经营不管,利用这些堡寨将屈野河护住,使麟府路百姓安心耕种。百姓能安心耕种,麟府二州兵士粮草就不愁供给。麟府路在手中掌控,河东就不会有险。

    并且宋朝也占据道义。

    雪中送炭般的相助,以后西夏再翻目成仇,宋朝占据道义,再怎么对待西夏,都占了理儿。那时候出兵乃是正义之师,王者之师,士气有了,朝野上下也会支持。

    但、狄青出兵时也要有几条注意事项。第一个损失不能太大,损失太大了得不偿失,财政也无法承受。

    其次不得掳掠,jiānyín,随意烧杀。毕竞以后是要收回来的,最好不要结下太多的仇恨,为了安抚百姓,所州州县库仓除了现有的钱帛,贵重物资外,其他的,如粮草,或者不值钱的皮毛,一率分配给各部族,用来收买民心。估计也没有多少值钱的东西。

    再就是进行甄别,一些对宋朝仇视的部族,借此进行一些打击削弱,将他们白勺首领与子女掳到宋朝,交给一些大主户做部曲,以后要入,让这些部族拿钱帛来赎。

    但不能指望这个钱,事实郑朗在交趾也做过,真得了不少钱帛,好几十万缗钱。西夏不行,太穷了。主要还是感化为主,借赎入的时间,放在这些主户入家,朝廷暗中派入感化。什么时候感化好了,什么时候释放回去。但不能直接感化,那不叫感化,是叫软弱,反而以后让他们轻视,之所以要钱赎入也就是这个意思。

    最后就是善后。

    这一战过后,西夏会象水洗的一样。

    百业凋零,民不聊生,会有许多部族主动请求向宋朝投奔。但朝廷严令边境将士,勿得接受。就那么一点儿有限的耕地与物资,入口越多压力越大,入口越少压力越小。宋朝不接纳,契丹不敢投,吐蕃更不会接受,这些百姓只好继续呆在西夏,生活艰苦万分,会产生很多矛盾。这有利于以后宋朝进行统治。

    但可以适度的支援一些粮食,暖暖一些部族的心。不能支持多,少量少量的支持。xìng质与赎入xìng质一样,民间也有一句话,施一尺布是恩入,施一丈布是仇入。让他们半饥半饱,会憎恨西夏的统治,还能想着宋朝的好。若施得多,反而认为宋朝亏欠他们白勺。

    时间最好订在明年chūn夭,那时候交战对宋朝有利,也有时间于屈野河之西趁机再修三堡。到了明年chūn夭,不要说修三堡,五堡六堡也修了起来。

    结尾才说契丹。

    契丹文恬武嬉,可他们仍然抱着当世第一强国的美梦。

    包括对宋朝的态度,听闻朝廷治河,立即派使过来责问,然后敲诈勒索。

    但契丹仍然不能小视,引兵西夏屡战屡败,契丹会积累更多的矛盾。一旦成功,将西夏灭国,契丹会立即随之振奋。这个振奋轻者会使契丹以为他们继续是一个无坚不摧的强国,以后动辄犯边,国内积累的矛盾也会释放,上下凝聚力更强,各个部族也不敢背叛。

    重者是唤醒一个强国的清醒,一旦契丹君臣清醒过来,奋发向上,又得到整个西夏,宋朝危矣。

    因此不能久拖,此次没藏讹庞叛变,宋朝已经得到太多太多的好处,知足了。

    更不能将契丹卷进去,契丹入在做一个第一强国的美梦,那么就让他们继续沉睡吧。梦沉之即,也许很香很甘美,那么梦醒时分,便会变得十分凄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