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

    八百七十八章 河湟(十一) (第1/3页)

    节钺,很多人以为会明白,苏武牧羊,一直持着节钺,有的人不懂,画连环画,一个根小竹子,上面挂几个绒球,这就是节钺。实际不对的,节钺包括符节与斧钺。上古时代授与官员或将帅,作为加重权利的标志。《孔丛子》明文规订,天子当阶南面,命授之节钺,大将受,天子乃东面西向而揖之,示弗御也。

    也就是一旦获得节钺,连皇**要矮三分。苏武那个不是节钺,而是节钺里的一种,符节,如朝廷任命外交官,或者军官用以便宜调兵遣将,授以符节,喻代天巡狩,行使皇帝诏敕。这是古代,在宋朝,皇帝的圣旨若得不到两制通过,都不是圣旨,那有一个持着符节的官员就能代皇帝诏敕之事?秦桧也不行!就是以前的,也多叫假节,如汉代苏武,魏晋唐朝,有许多官员持节便宜行事,只是持节,非是统掌节与钺。

    说好一点,这是超级奖励,说王韶乃是东吴的大将陆逊,若难听一点,就是曹艹!就是陆逊,活在宋朝也会悲催,吴主见了陆逊会客客气气,在宋朝能行得通么?

    王安石反应很快,道:“优与转官职可也,节钺宜待后功。”

    是委婉的说法。

    郑朗直皱眉头,然后摇头,可能赵顼意思是让王韶持节钺好办事情,好有权利方便安抚诸蕃羌,然而有节有钺,还有就是王韶手中的权利,有权对熙河中四州一军,实际就是六州一军,宕叠二州取消了,对这么广大区域的军财政三权处理,并且有权节掣泾原与秦凤路部分军财大权,再持一个节钺,是奖励还是害王韶?

    这些年,郑朗大道理,小道理说得不少,为什么赵顼不能长进呢?

    郑朗在摇头,赵顼也醒悟过来,感到很惭愧,道:“郑公,咳咳……那个……咳咳……南方如何?”

    反应还算是比较快的,找了一个话题进行转移。

    郑朗对南荒一带蛮人实际很痛恨。

    这个原因主要是来自后世,比如杨国忠征南诏,也许有一个说法,但到了宋朝,因为西夏与契丹分心,无法兼顾,一直将这些蛮人当成大爷,不征税,或征少量税,平时奉年过节,还送送脑白金的啥,这些蛮人仍然不满足,对汉人时间歼银烧杀掳掠。偏偏后世中,许多民族砖家们一味地替侬智高之流翻案,说他们是民族英雄。那么汉人就当是蛮人的猪猡?

    不过他权利越来越重,大局观也越来越重,重视归化,不要说什么民族文化,狗屎!这玩意儿一直是民族分裂的最大根源,想要国家安定,不但要从礼仪风俗上消灭这些蛮人的礼仪风俗,包括文化文字,不融合,永远是祸根。并且蛮人对汉人很恶劣,可能清朝贩卖到美国的汉奴生活水平都比被蛮人抢到蛮区汉人的生活好得多。

    所以郑朗对蛮人政策手段,一是尽量归化,二就是血腥的镇压。

    服,政策照顾,不服,只有一条道路等候,灭亡。

    郑朗是后来人,持这种思想的还有许多人,包括章惇。峡区蛮归服,章惇也没刻意造杀孽。修水利道路,办学堂,改礼仪。经过一年多时间,转移到了南江。

    南江地区,有三大蛮部。

    第一就是向氏。向氏主要在沅水支流酉江一带,也就是在梅山蛮的西部,彭氏的北部地区,严格说向氏主流是在北江地区。最北边到达澧州地区,也有少数人呆在梅山蛮,梅山蛮第一大姓乃是姓苏,第二大姓是舒,第三大姓就是姓向。梅山蛮不用考虑了,章惇从峡区蛮南下,考虑的就是北江向与南江向。在南江溪峒十六州中,富、鹤、保顺、天赐、古四州,也是向氏所在地。这五州当中富州(麻阳东北到贵州铜仁一带)最大最强。

    其次是舒氏,一部分在梅山,那也不用说了,但在梅山之外还有更多的舒氏,控制着南江的叙、峡、中胜、元四州(主要要湘西芷江到黔阳一带)。

    最后也是最头痛的,田氏。

    田氏占据的面积更大,人口更多,而且主要分散在后世的贵州境内,朝廷管辖能力很弱,山高地远,即便征服,也不易控制。

    南江蛮在章惇未经营之前,不但对汉人烧杀掳掠,而且赶杀官吏,就连过往的客商轻则留下买路钱,重则烧杀抢掠。不但对外,对内,各大酋首也进行了残忍剥削,一批有志之士看不下去,先是辰州知州刘策议策,张翘等百姓上言,请求朝廷发兵,拯救百姓于水深火热之中。其实归根到底,朝廷用兵费用太昂贵了。‘章惇一手参与了改革,知道钱帛有多难,因此徐徐先将三峡地区经营好后,才将军队率向南方。看到宋军强大,富州蛮酋向永晤献先朝所赐座椅、剑及印带头投降献地以后,硖州(安江)的舒光银、元州(黔城)的舒光秀紧跟着献地称臣,因为叙州(洪江)的舒德郛与富州向永晤有世仇,并没有向宋朝投降。

    章惇南下,一少了梅山蛮的掣肘,二郑朗留下很厚的底子,这一次舒德郛是休想逃得掉。

    不过问题一大堆,不是舒德郛,而是懿州蛮首田元猛,此人桀骜不驯,经常侵夺舒向二族地盘。章惇派李资前去招抚,李资是辰州流人,也就是汉人,在辰州汉人乃是最低下的民族,故称为流人。他曾与张翘共同上书献策,让朝廷夺取五溪蛮的人,不过看到宋军一路南下,所有蛮部望风披靡,说话态度很不好,也做了一些不好的事。于是让蛮人杀害。

    章惇怒了,再不好,李资是代表着朝廷官员去的,明明大军来了,还敢象以前那样擅杀朝廷官吏,王法何在。于是撕开脸皮,不能说章惇不对,脸面是互相给的,凭什么作为一个泱泱大国,让一些小部族一次又一次打脸。

    率领着朝廷军队,以及手中一些荆湖南路很早就成立一直不断训练的乡兵,凶狠地扑向了懿州,将田元猛击杀,又联合一些投降宋朝的部族,逼向叙州,将舒德郛斩杀在洪江寨内。洪江与靖州田舒杨三大姓最后在章惇镇压下,非死即逃,最后纷纷投降。此次因为准备充分,比史上手段更残忍,杀死了近万蛮兵。而非是三千人。甚至除少数一开始就归顺的部族酋长继续保留着一些原有权利,其余酋长一律押到京城,强行归化。然后撤销羁縻州,置沅州、诚州及卢阳莳竹二县,由宋朝真接派流官统治。

    再由朝廷拨出款项,兴修道路水利,兴办学校,进行彻底归化。不过更西边的那个田氏仍然没有动弹。这是无奈的事,朝廷要经营河湟西夏,甚至未来还有一个幽云,再加上大旱到来,钱帛紧张,不得不收手了。至此,除了少数几十个蛮酋一无所有,这一地区百姓终于解放出来。南下一年多时间,章惇使荆湖南路全境光复,顺带着还解决了夔州路部分地区。比史上更早。

    经此,宋朝的羁縻地区只剩下川西,泸州到夔州以南,荆湖南路以西,包括广南西路的自杞,还有广南西路三关外以南区域(越南境内),实际面积不及宋朝的二十分之一。

    郑朗不是很满足,但赵顼很满足了。

    这一年,文治武功几乎达到宋朝的巅峰。不仅是武功,而且还有文治。其实宋朝这一年很不好,七月后整个北方出现灾害,实际更早之前,江淮两浙还有涝灾。

    但眼下居然看不到任何危机。

    收成乃是去年最好。尽管去年河北大蝗,不过秋收上来了,再说河北也非是全国的重要粮食基地。

    若是没有朝廷动用了大量资金收购粮食,去年粮价还会下跌。

    不能说没有作用,去年投放一千万石粮食下去,五百万石赈灾,五百万石平价出售,至少粮价在冬季未涨上来,百姓生活安定。今年东南涝灾,但在夏收,朝廷又储备了大量粮食。一部分未调上来,还在各州粮仓里,下诏发放,救助灾民,正好顺势兴修水利。北方要水利,南方也要水利。东南平稳。最后北方旱情越来越严重。不过到了庄稼成熟之时,许多地区抢在蝗虫未到来时,将粮食拼命的收上来了。而且自赵祯时起,宋朝开始不畏惧蝗虫,大肆杀蝗,减少了蝗害。

    商人们想涨粮食价格,诏书下达,两千万石粮食销售下去,导致粮价很快平稳。这是暂时的。然而郑朗抢在大家未反应过来之前,又砸下去一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