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零二章 孟明视

    九百零二章 孟明视 (第1/3页)

    秋露为霜,白雾茫茫。

    地平线上露出一团红光,地面上腾起了大团的雾气,又有亿兆的露珠化作星星般的晶莹剔透。

    渭水两岸的晨曦景色无比美好,远方的山峦隐藏在雾气里,仿佛是仙境。

    梁乙埋扭头看了一眼残破不堪的古渭城墙,眼中闪过不甘。

    梁永能不甘心,他更不甘心。但梁乙埋还没有意识到会失败,与葫芦川一役不同,古渭城北方属于西夏势力范围,而葫芦川是宋境,至少让宋朝经营了好几十年,在西使城西夏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葫芦川一役是绝对的坚壁清野,所以粮草一烧,再加上是寒冷的天气,三军夺气。而在西使城,就是宋人将西使城内粮草烧掉,各营军中还有部分粮草,郊外百姓也能提供部分后勤,最少能满足十几万大军熬过一个月时间。

    一个月时间足矣。

    就是到现在,梁乙埋还是不甘心,没有攻下古渭城,但他心中的想法是守住西使城,反攻龛谷兰州。

    他有这个想法也不怪,龛谷兰州一带驻扎了许多宋军,可他手中兵力更多,仍然有近十万兵士,不仅他手中的兵力,龛谷后方就是西夏境内,梁太后已经在征集军队,准备对龛谷两面夹攻。

    难的就是自己侄子那边的军队。

    因此他昨天派人前去熙州城北对梁永能下令。宋军并没有真正封死梁永能的军队,东谷一道封死了,西上一道有安乡关与巴金堡两关,也许能拿下来,可后面有一支宋朝追兵,那是找死的。但还有一条道路,渡过黄河,自凤林古关北边的山道再抵兰州西南的黄河河畔。二渡黄河,哪里有一条小道,现在宋朝还没有完全控制,就是控制了,梁永能手中还有数万兵力,可以强攻下来,再抵兰州京玉关南侧,三渡黄河,也就是京玉关守兵逃跑的那条路线,逃向凉州。

    这一行梁永能牺牲会十分惨重。但是无奈的事,隔着千山万壑,两军已经不能会合了。

    实际这一战明为无功而返,若不能成功反击,已算是失败。

    带着这种心情,梁乙埋下令道:“撤!”

    数万大军疲惫地撤向北方。

    看着西夏人徐徐撤退,古渭城头上响起一片欢呼声。

    窦舜卿说道:“郑公,终于熬过来了。”

    “是啊,然牺牲太过惨重。”郑朗叹息一声。

    原来计划不是这样的,郑朗临来西北时,曾说过蕃候计划,七月西夏大军未至之时。召开蕃候大会,那么就会收买许多蕃人羌人部族,也会有更多的军队加入。

    不过章楶提出了一个纯种。

    当时郑朗愣了一下,以为章楶是指汉人。犯了大汉族主义。

    接着章楶说了八个字,郑朗才会意,赤壁之战。淝水之战!

    这个纯种与种族无关,而是指军队的纯种性。

    过去中国一统,汉唐不能算,那是秦隋土崩,各地割据势力还没有深入人心。北魏与刘宋之战也不能算,那是僵持。能算的只有五次收复战役,成功的例子是晋伐吴、隋伐南陈、宋征南唐,失败的例子就是赤壁与淝水战役。

    晋朝伐吴成功,也借用了巴蜀的力量,但是晋朝统治了许多年后,并且主力军队是来自晋朝北方,因此军队构成比较干净。隋朝也是如此,宋朝更不用说了,甚至都没有动用钱越的力量。

    反面的例子就是曹操与符坚。曹操赤壁一战,军队混杂,特别是水军多是来自刚刚征服的荆州兵力,一把火一烧,败得一塌涂地。符坚的军队更乱,因此朱序在后方一喊,秦军失败了,整个军队还没有交战,大败就出现。

    章楶不是评价前面五战的得失,而是指蕃候计划,蕃候计划一旦执行,第一个能迅速甄别各族对宋朝的忠诚程度,特别是大敌当前,能便于以后识别扶持对象。第二个作用就是能得到一批军队。

    但章楶认为是不妥的做法,就是得到一些军队,可不能上下齐心,军队混杂,有可能还会影响到整个宋军的战斗力。

    对此,郑朗不置与否,章楶说法未必是对的,与纯种无关,关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