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零二章 孟明视

    九百零二章 孟明视 (第2/3页)

乃是整合能力,例如后来的太祖,连山东土匪都迅速的整编,由是军队迅速扩张到一百多万,由是得到天下。抛开对错不谈,这个整合能力绝对是超过了蒋祖。同样的例子还有完颜阿骨打,他起兵之初,仅有三千人,但就是这个三千人,短短时间内,歼灭辽国,扩张到中原。其实这不仅是完颜阿骨打的军事能力,同样是可怕的整合能力。这两个例子,都与章楶的纯种无关。

    然而郑朗确实也感到大敌当前,举行蕃候大会,会带来一些不确定性。因为改革,他被许多人怦击成激进冒险,这是不对的,实际郑朗骨子里十分地保守。

    若激进,这些年郑朗还不知道会闹出多大的事。

    由是蕃候大会推迟了。

    但这一推迟,导致许多战士伤亡。也不能说章楶不对,虽有大量战士伤亡,却能保障胜利,风险性下降,也向河湟展示了宋军的战斗力,有了震慑力。在这个大方针带动下,郑朗甚至将王韶计划改动,直接出兵溪歌城,而不是借溪巴温之手,联手击败鬼章。

    不过郑朗言传身教,保守派说仁,有的人是妇人之仁,有人是别有用心,郑朗不会妇人之仁,想要平定西北,必须付出大量牺牲,但大量的伤亡,特别是古渭城兵士伤亡了一半以上,还是让他很心痛。

    太阳鲜红地升上天空,梁乙埋恶梦才刚刚开始。

    从古渭城到西使城道路只有一百多里,周围是苍莽的群山崇岭,但不止是一条道路,还有许多崎岖的山道与外界沟通。

    这些山道不适合大军行进,但能让小股部队开拨。自撤退起,一支支宋军从这些山道冒了出来,不停地对西夏军队进行骚扰。一旦西夏军队反扑。又迅速撤向后面的山林里,崎岖的山道不适合大部队行进,反而成了这些袭击的小股宋军最好的天然保障。

    这种情形与当初的葫芦川战役很相似,虽没有那时危害性严重,却使得西夏军队步伐慢了下来,一百多里的道路,整整花了五天时间,梁乙埋才将大军带到西使城。

    伤亡虽不大,却进一步地削弱了西夏兵士的士气。并且这一拖,周张二人与杨遂的军队击败梁永能后。成功会合,赶到古渭城。都知道西夏人失败了,各族首领也从郑朗口中得到一些蕃候的消息,打落水狗,不仅熙州一带的部族愿意,古渭城与秦州的各族也愿意。在他们支援下,宋军壮大到了近七万人。

    郑朗亲自率领大军,徐徐来到西使城下。北面种谊又死死将汝遮谷道堵上。

    这张大网终于收紧,将西夏军队包在一片很小的范围内。

    从兵法上这种做法是很无理的。围三留一,宋军的做法容易让西夏人拼命,一旦军队成了哀军,逃命心切。就会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

    但郑朗就这么做了。

    因为西夏这支军队有一个致命的弱点,章楶说要保持纯种,西夏军队什么也不纯,这个弱点自始至终在放大。

    两军于西使城下对峙。郑朗派人喊话,投降不杀。西夏人是回家心切,可是也得要命回家。以前宋朝不杀降俘政策这时就出现效果了,在四面包围中,因为宋兵的喊话,士气又进一步削减。

    郑朗又让兵士指名道姓,让臧花麻投降,现在不投降,拿下西使城后,臧花麻下场必将与鬼章一家一样。

    当然,这一喊未必会起作用,但能让梁乙埋对臧花麻产生疑心。

    梁乙埋看到情形不妙,留下一部分兵力守护西使城,带着大部队杀向汝遮谷。但这时候许多宋军陆续从泾原路各州抵达到龛谷,章楶能抽出许多兵力防御汝遮谷一线。又提前在汝遮谷口构建了一道厚实的工事,连续攻击三天,梁乙埋都没有成功。直到这时,西夏才征集了五万大军赶赴天都山,到达龛谷最少还得好几天时间。

    西使城下,郑朗给臧花麻下了最后通牒,臧花麻看到梁乙埋连汝遮谷防线都不能做到突破,心灰意冷。而且高永能将城中粮草烧掉,为了补充供给,梁乙埋从百姓手中搜刮粮食,治下百姓苦不堪言。两边逼迫,臧花麻举城投降。

    但他也知道,此时降与彼降,待遇已是两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