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百十八章 扯皮

    九百十八章 扯皮 (第3/3页)

塞尔柱出兵相助,占领了河中,将阿赫马德放逐于伊斯法罕。因此郑朗对这个曾经强大辉煌的国度不感兴趣。

    章楶对喀喇汗现状不了解,又未得到郑朗嘱咐,看到喀喇汗派使来见,十分热情的招待。另外就是势力更弱小的西州回鹘,同样也派使来到凉州。郑朗对赤岭以西诸部都不感兴趣了,况且西州回鹘。若不是沙州的地理位置,就连沙州郑朗都不大感兴趣,无他,离宋朝太远。因此缺少了郑朗指导,章楶只能自由发挥。

    喀喇汗派使是为了友谊,或者其他的什么,这时候西域各国对中国还是很向往的,毕竟宋朝是世界经济与文明的中心所在。但西州回鹘则是有些担心。对此章楶一再表态宋朝不会染指西州回鹘。甚至隐晦地表态了宋朝以后的边境西方南到沙州,北到瓜州北的马骏山,也就是现在西夏人拥人的地盘,然后不可能扩张了。

    不但西州回鹘与喀喇汗派出使节,就连赤岭以西的海北草头鞑靼、大非川一带的阿柴部、黄河源头的脱思麻部以及草头鞑靼南方的黄头回纥部等部族也派出使者,这是无奈的事。

    宋朝占据河湟,又将西方的沙州占据,而吐蕃高源上又没有一个强大统一的力量做后盾,青海一带差不多也成了宋朝的内陆海。

    然而对其地,郑朗还是不大感兴趣。技术力量跟不上,朝廷派官兵到达这里,运输成本太过高昂,多是高山雪岭,开凿道路困难,想要控制治理,复杂的地形必须要派驻大量官兵,而这里现在水土破坏严重,地广人稀。甚至许多地方根本就没有人家,得不偿失。若驻扎得少,又无法控制,甚至有可能处理不当。引起不必要的矛盾。

    因此政策仍与以前一样,继续羁縻,是真正的羁縻,朝廷只接受名义上的朝拜。对其地却不进行任何参预。

    这些地区等于是外交。

    还有,就是河湟诸部。朝廷设置一百四十个蕃候,毕竟统治时间不长。真正对宋朝归心的不会超过四十个,若没有蕃候带来的优惠,这个数字会更少。中立的更多,至少有五六十个。还有一部分对宋朝统治有反感,但不敢有反意,这部分蕃候也有二三十个。另外还有二十个左右的蕃候,手中部族多,力量强大,再加上范纯仁虽安抚了人心,手段略过偏软,因此都有点儿桀骜不驯。前段时间,章楶下令召集诸部兵士,这二十个部族皆有点阳奉阴违。

    但宋朝得到河西走廊,一个个全部傻眼了。

    他们手中是有些力量,但在宋朝分化之下,其他各部族未必会帮助他们反抗宋朝。就连各蕃候自己手中的各部族也未必有反意,甚至前面一反,后面就有其他的族长想取而代之。

    宋朝得到河西走廊,河湟有河西走廊一隔,等于与西夏没有任何联系,没有西夏侧应,他们孤掌难鸣。甚至就连董毡也被宋朝强迫抽于五万劳力,阿里骨能带回几人,也让人怀疑。凭借他们自己,是很难有力量对抗宋朝的。

    得到消息后,这些蕃候皆有些惶恐不安。

    果然报复来了,宋朝未处置他们,但对这些冬天不奉命的各个蕃候强行下出最后通牒,让他们出兵兰州。不但强行他们出兵,数量也增加了两到三倍。

    肯定没有安多少好意,然而迫于宋朝威势,最后一个个不得不答应下来。就是在继续观望的,朝廷也立即下了诏书,这些强大的蕃候,以前为了安抚拉拢,朝廷不仅授予候爵,同时还授予了一些职官。没有观望派如约派出兵士的未动,继续观望的立降职官。职官可大可小,可小或者当它是一种可有可无的荣誉,可大那个问题可严重了。这无意是一次更严厉的警告。无奈之下,只能羞羞答答的派出兵士。这些兵士陆续抵达前线,西夏反攻开始,在章楶调派下,这些兵士皆分配到第一线。

    对于牺牲的,还是按照以前的措施,给予了优厚的抚恤。但其性质与西夏一样,害怕汉人多了,无法控制,于是用汉人做撞郎令,当成炮灰,减少西夏国内汉人数量。抚恤是有了,数月之间的保卫战,这些部族派出的壮丁能平安回来的十不足二。

    并且这些蕃候们还不敢有怨言,宋朝想打压他们,又何止这一手段,因此只能暗暗希望西夏击败宋朝。又有一些机灵的,派使去开封,希望得到宋朝赵顼的原谅。不一而足,

    三国在扯皮,河湟诸部各有各的心思与打算,前线战火不休,这更使得西夏百姓雪上加霜。

    不知不觉中,春天就渐渐深了,也到了宋朝真正动手的时间。(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