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8章 寻找平衡点

    第818章 寻找平衡点 (第2/3页)

把这两千多残兵的最后一点抵抗意志也瓦解了。

    他们瑟缩地挨在一起。默默地看着达延鄂齐尔和庆格尔泰,一个个心情复杂,眼神飘忽。

    庆格尔泰坐在地上,任由手上的血一滴一滴地流着。哀莫大于心死........

    锵!谁也没想到,庆格尔泰在这个时候,突然暴起。拔刀霍然砍出。

    噗!达延鄂齐尔那颗脑袋瞬间滚落在雪上,一双怒目还圆睁着,仿佛至死也不相信自己以往最信任的庆格尔泰真会这么做。

    无头的尸体鲜血狂喷,萎靡倒地,地上洁白的雪花全被染成了红色,一声声惊呼自两千残兵口中发出,山上一阵骚动。

    没多久,山下的韩刚和郝摇旗就看到,庆格尔泰提着达延鄂齐尔的脑袋,带着两千多残兵走下山来。

    韩刚和郝摇摇大为欢喜,说实话,这鬼天气,冷得滴水成冰,山上的残兵不好受,他们围下也好受不到哪里去。能尽快解决这伙残兵,那是再好不过。

    捷报传到回到兰州,秦牧高兴之余,立即下旨,命郝摇旗带两千人马往镇西宁城,余者人马赶紧撤回兰州,以稍稍减轻后勤压力。

    这次征战陇右,大军六成的粮草是由商人转运,大部分是开中法,商人将粮草运来,换取盐引。有部分则是纯粹的承包,就是官府把转运粮草的工作包给商人。

    这么做朝廷花费和自己转运差不多,但效率却完全不一样。

    商人要从中赚钱,只能从效率上赚,在路上花的时间越久,他们损耗越多,赚得也就越少,甚至可能赔本。

    有些商人的效率比朝廷征调的民夫快了近一倍,你很难想象,商人们是怎么做到的。

    兰州府衙二堂里,只有秦牧与司马安二人。

    自从登基以来,秦牧很少单独召见司马安。

    大半年过去了,司马安并没有因为秦牧刻意的疏远而做出什么不智之举,而是不断地退让,尽力配合秦牧一系列的政策。

    对此,秦牧表示满意。

    新帝登基,特别是开国皇帝,肯定要有一个集权的过程,不先加强自己的权威,不但意志难以推行,严重者还会影响国家的稳定,导致初生的政权迅速崩溃,秦牧当然也不例外,集权是必然的。

    司马安是个聪明人,自然知道这个时候谁与皇帝争权,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历代开国功臣,多是功成身退,这不是没有内因的。

    今天秦牧突然单独召见他,司马安反而有些不适合。

    秦牧和他聊了会儿内政和战局,才说道:“司马学士大概也注意到了,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