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盏酒做奠 后世今生

    第二章 盏酒做奠 后世今生 (第2/3页)

白在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离开四川前,就曾在青城山中结庐两年;再譬如盛唐时襄州所出的大诗人孟浩然更是在这鹿门山中结庐读书达数十年之久。

    鹿门山风景秀美,自东汉末年著名隐士庞德公屡拒朝廷征召携家隐居于此之后更是声名大振,素有“鹿门高士傲帝王”之称。加之此山距离襄州城不过三五十里,跑马不要一个时辰即到,实是士子们读书山林的上选之地。

    唐松来的晚,山中靠近官道处的好地方早已被人占尽,他这结庐处未免就入山深远,不过这也不是全无好处,譬如他那结庐处不远的八卦池就是后世鹿门山中名胜,此地虽有些偏僻,但要论山水风光之妙真是无可挑剔了。

    茅舍半亩许,草庐四五间。山花绕屋后,菜畦列于前。涧水盘曲绕,鸟鸣深树巅。虽然因着唐嵩的记忆,唐松对这书庐并不陌生,但真正回到这结庐读书处时依然为眼前的山水田园美景深深陶醉。

    看惯了后世的水泥丛林,乍一走进这山水画般的田园草庐,只觉一股清新闲适之情油然而生,就连那颇不宁静的心绪也在不自觉之间安定下来。

    走完曲折的樵径,迈步直入犹自散发着淡淡草香味的书庐,唐松踢掉云头鞋上了长榻,支起撑窗的竹竿后就此半卧下去。

    时值暮春之初,窗外山花野草蓬蓬勃勃绿意盎然,入眼处皆是苍翠欲滴,在山鸟啾啾的鸣叫声中,时间似乎都在这里停步不前了。没有了日日不停的忙碌,没有了诸多不得不应酬的烦心琐事,回想起后世二十九年争争不休以至于过劳而死的人生,唐松只觉后世今生实是一枕黄粱,虚诞大梦。

    这时,庄海山端着刚打的一盆山泉水走进来。此前回来时他就憋了一路,这时再也忍不住了,放下木盆后满脸兴奋的就要开口。却不防被唐松抢在了前面。

    唐松闲散的半卧在榻上摆摆手,“我也不用洗了,你且把那一瓯绿蚁酒送来,其他的都等以后再说”。

    庄海山看到少爷这前所未见的做派,心底又是一句嘀咕“少爷还真是跟变了个人一样”。不过他见唐松刚刚出了那么大个彩头却没有半点兴奋的意思,脸上神情反倒是淡淡的,就想着少爷怕是耗费心神过巨,吃点酒舒缓舒缓也好。遂也就不再多言的转身出去了。

    不多时他就端着一个粗木大托盘走了进来,托盘上除了一具能装两斤酒浆的瓦瓯之外,尚有一个造型朴拙的小小泥炉,炉中盛放着的松炭燃烧正旺。

    “眼瞅着太阳就要落山,虽是暮春时候了,但山间湿寒,少爷身子又不好,这酒还是温着吃的好,免得上头”,庄海山边安放物事边碎碎声的说着,“不过这是新酿,酒又薄,少爷多吃几盏倒也无妨”。

    虽然唐松知道这个时代用奴仆是天经地义,但他自己后世多年里一个人呆惯了,终究还是不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