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三章 窃玉偷香,谁为第一?(平安夜寂寞码字,情何以堪,摆碗求爱的温暖!)

    第一百零三章 窃玉偷香,谁为第一?(平安夜寂寞码字,情何以堪,摆碗求爱的温暖!) (第1/3页)

    第一百零三章 窃‘玉’偷香,谁为第一?(平安夜寂寞码字,情何以堪,摆碗求爱的温暖!)

    武则天乘着三十二人抬的肩舆而来,至此,这一次两度延期的文会正式开始。

    先是平息了一场风‘浪’浩大的朝争,朝野再次风稳‘浪’平的安静下来,随即便有十国使团联袂朝贡,这就使得武则天心情极好。

    昔日有前朝贵妃登上宫中高楼,远眺西天彩霞美不胜收,赞叹之余乃命染院作“霞纱样”,并以此制出千褶裙。这种裙样迅即在宫中流行开来,经久不衰,别号“拂拂娇”。

    今天,武则天就穿着这样一袭拂拂娇,其时天朗气清,初夏的阳光洒照在龙行高步的‘女’帝身上,宫裙霞光流动,直使这位圣神皇帝年轻了许多,亦雍容华贵到了极处。

    容光焕发的武则天下了肩舆,向拜伏下去的众人一挥手道:“都平身吧。今日既为文会,众卿还需随意洒脱为好,不如此既难尽兴,亦难有甚佳作。婉儿,你且将朕为此次文会定下的规矩当众宣知”

    上官婉儿依旧是一袭淡黄宫裙,云鬓高挽,身姿曼妙,闻言莲步而前不知惊‘艳’了多少双眼睛。

    然则饶是她细密妆容,距离近些的人依然可以看到她眉眼间掩饰不住的丝丝憔悴,“今次文会开始后当不见礼,不绍介,不看坐,不告茶,不举杯著。后至者不迎,先归者不送,诸人或静坐,或高卧,或更衣小解,可随意往还,但拘礼有虚文者……罚”

    听完上官婉儿的宣示,参加文会者难免讶异,这可是天子亲临的文会,如此以来岂非彻底‘乱’了尊卑?讶异之余便是好奇放松,天子驾前这样的文会规矩可是前所未闻,如此倒真能轻松惬意了。

    尤其是那些初次参加这等文会的年轻官员们,闻言更是长吁了一口气。此次全赖文会规模大,他们这些人才得以参与进来。天子亲临,那个不是存着心想要好好显‘露’一番才华,若能就此一举入了天家法眼,此后青云可期啊

    心里憋着劲儿却又难免紧张,这就使他们的心情更显焦躁,这等情形下如何还写得出好诗文?有此规矩一出,一众多是进士出身素有文名的年轻官员们心下一松,跃跃‘玉’试之心更加热切起来。

    随着上官婉儿宣示完文会规矩,凝碧池畔顿时轻松热闹了不少,恰在这时就见一人昂然站起,端肃的行了一礼后宏声道:“君臣尊卑,犹日升月落,不可有毫厘偏差。陛下此令有悖于君臣之礼,臣固以为不可”

    这人刚一说完,旁边随即便有一人站起身来附和其议。

    凝碧池畔众人循声看去,却见那第一个站起的正是当今国子学祭酒卢明伦,而随后附议的则是秘书监郑子仪。

    本是欢然高会,偏生‘弄’了这么一出儿,尤其是那些个年轻官员们心中不知有多腻味,卢明伦还好些,毕竟这位国子学执掌者的严肃古板已是天下皆知,此刻他做出这样的举动倒并不奇怪。

    但郑子仪就不一样了,别看这位秘书监素来以礼法卫士自矜自居,但多年下来他背地里眠‘花’宿柳,尤其是‘奸’yin府中下**室的勾当已经早有流传。就这么个人蹦出来干这等事,真让人怎么想怎么不舒服啊。

    武则天今天的心情很好,却没想到文会还不曾开始,就被人这么顶了一下,眉头顿时就微微的蹙了起来。

    然则不等她开言,尚不曾退下的上官婉儿已是淡淡一笑,“刚刚宣示有拘礼虚文者罚,卢祭酒与郑监就犯了令,有令不遵,诸事不行来呀,罚酒三樽”

    一挥手,顿时便有宫人捧酒上去。上官婉儿不等卢明伦及郑子仪开口说话,先已笑道,“宴饮之中,执酒令者最大。今日文会,却是我这执文令者最大,两位大人需先尽罚酒,其余一切且等文会之后再说不迟”

    丝毫不给那两人一点儿说话的机会,上官婉儿方一说完,扬手道:“起乐音,开文会”

    随着她这一扬手,教坊司前来奉承的九部乐音一起奏响,武则天在煌煌大乐声中归座,文会正式开始。

    卢明伦与郑子仪张口说了什么,却被乐音完全遮住,这两人还待再说什么时,却被左近的人强给拉了下去。既然主要是进士出身者参加的文会,今日与会者中诸世家的人数就少不了,其他有‘玉’要附和其议者看到这样子,遂也就不再起身自讨没趣儿了。

    约莫盏茶功夫之后一曲乐音奏完,背向凝碧池,高坐七宝‘床’上的武则天朗声道:“旬日之前,有高昌等十国使团联袂朝贡,此诚为大周之盛事,如此盛事焉能不属文以记之?今日文会第一题,便令诸卿尽展斑斓妙笔,赋文此事可也”

    就此,今日文会的第一篇题目有了着落,以‘骚’体大赋的形式,记十使团朝贡之事。

    其实这个题目可谓是题中应有之义,根本不用猜都知道。今日与会者也早有准备,是以此题一出,众人便即伏案而书,凝碧池畔一时安静下来。

    指了题目,凝碧池畔安静下来后,武则天便从座位上起身,边闲散漫步,边随意看看众人的赋卷。

    开始时还有人在墨卷或构思,是以场面上还是参差不平,但当武则天走到一半儿时,几乎所有人都已俯身下去。

    于是,武则天一眼就看到了人群最后方,唯一不曾俯案疾书的唐松。

    论说起来,经过之前准备科考的一番努力与苦练后,唐松现在虽然写不出出彩的赋文,但循着固定的套路来一个四平八稳的还是能诌出来的。无奈后世里经典作品看得太多,而经典作品又无一不是抒写‘性’灵之作,这就使得他对这样的颂圣文章实在是没什么兴趣。

    只是别人都在俯身疾书,他却‘挺’腰趺坐饮酒,自然而然就被凸显出来了。

    “这个唐松,行事总是与别人不同”武则天本就是随意漫步,见状向上官婉儿笑说了一句后,加快了些步子,“走,且看看去”

    上官婉儿如影子般静默无声的随在武则天身后走到了唐松座前。

    “唐松,尔如何不动笔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