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四十三章 什么根底?

    一百四十三章 什么根底? (第2/3页)

得太紧,害他这些日子白担了许多心思。

    唐松没接福祥的话,沉吟了一会儿后向郑岳道:“此事交我来办就是,至多月余时间之后,将有一批匠人自北而来,许是有家人也随行的这些人的安置就要郑掌柜费心了……”

    从北地来的工匠?一听到这个,郑岳更是心怀大放,恭谨而应。

    唐松亲将他送出,又与福祥等人议事完毕后,抬头见窗外日影西斜,已走过了衙门散衙的时辰后,便即出了客栈,乘车直往蜀冈子城而去。

    一回生,二回熟,这一遭很顺利就到了6象先府前,那老门子还能识得他,当下毫无迟滞的便通报了进去。

    老门子再从里边出来时先就大开了正门,唐松正要迈步而入时却被老门子阻止了,不多一会儿的功夫,就见衣衫齐整的6象先从里间迎了出来。

    身形略有些清瘦的6象先依旧是当初京城偶见的儒雅气度,还不曾到门口先就扬声道:“久仰襄州唐松之大名,今日终得一见……”

    他的眼睛似是有些近视,话说到这里时才看清楚唐松的容貌,“是你?”

    唐松笑着迎了上去,“当日6府一别,今日终又再见,幸甚,幸甚!”

    想及上次与唐松见面时正是自己遭父亲训斥的时候,6象先苦笑一声,“让你见笑了……”

    “君子风度,某心折尚且不及,何言见笑小6大人言垂了……”

    6象先为人豁达,也不在这旧事上多纠结。引着唐松往府内走去,“家父信中已言明是你唐松代为递送家书,怎么现在又成了上官黎?”口中说着,6象先扬了扬手中的拜帖。

    “先是误会随后就顺水推舟了……”唐松将张旭等人将他错认的事情说了一遍,“正好我此来江南不yù让人多知,图的是一个行事方便如此也就将错就错了……”

    说话间两人已到hua厅,寒暄着双方坐定,6象先就问起了通科之事。

    “待明年二月科考结束之后,现在京畿道兴县的通科便会迁来江南,前两日我已在安宜乡间瞅准了一处所在,其地景sè清幽,并不引人关注,距离扬州也不甚远,正是办通科的上佳之地。对了,通科二字树大招风我有意将之改为新学堂……”

    6象先静静听完,“通科之好坏现在时难论定,但我与家父一样,对此颇有期待啊。方今之流内品秩官谈文论赋固然是文采风流但问政理风……”

    说到这里,6象先微微的摇了摇头,“如此以来地方政事便常为小吏把持。所谓‘官清似水难抵吏滑如油,这些吏员们入流无望,难免便将一腔心思放在了sī利上,如此以来,地方政事可想而知。若你那通……新学堂真能化育出娴于民事的官员,则万民幸甚朝廷幸甚……”

    6象先侃侃而言气度沉凝,论及政事之忧时情真意切不见半点矫饰,隐隐间有着其父君子6之风范。待其说完唐松脸上也没了笑容领道:“象先兄此言正是吾之初衷……”

    “时至今日,通科成效虽难定断但你不避风雨迎难而上的勇气实令人钦佩……”眼神清澈的6象先迎着唐松一笑,“如今你正该是忙碌的时候却来我这寒宅,必定是无事不登三宝殿的,说吧,有什么事?你那日带来的信中,家父已嘱我若能助你当不吝援手父亲大人教诲在此,某敢不尽力?”

    “能遇尊父子实是某之大幸也……”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