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洛阳乱

    第一百六十七章 洛阳乱 (第2/3页)

下马了。更狠却也让满殿重臣看不明白的是,这两份弹章一份出自中省下的中舍人王元任,另一份却是出自门下省下的给事中方佑权。

    唐沿用三省六部制,尚、中、门下三省乃最高一级行政架构,三省中的尚省主官为尚令,因昔年太宗皇帝李世民未登基前曾任此职,是以自他之后,尚令之位便已空而不授,尚省实际是由天子直领。

    尚省之外,当朝的中省主官正是首辅武承嗣,而门下省主官原是由前次辅狄仁杰亲领,狄仁杰被贬窜之后,不知什么缘故这一位置便空缺下来。如今实际负责省事的乃是另一位相公李昭德。

    简而言之,中省乃是武承嗣的地盘,门下省则是李昭德的范围。这两人一是武党领袖,一是狄仁杰被贬之后李党在朝最高官员。二人两党本是冰炭不同炉,现在却出了这样的事,却让满殿大臣作何想法?

    也难怪重臣们如此猜度,实是中舍人与门下给事中皆是两省中当之无愧的中坚人物,既是省内有主事之权者,又有直奏之权。别说三省了,任何一个衙门里似这般要害的位置若不得主官赏识断不可能出任。

    现今武李两党领袖麾下中坚不约而同的一齐向中间派及其领袖崔元综发力,要说这只是偶然的巧合。却让满殿见惯了政治阴谋的重臣们短时间内如何相信?

    难倒武相与李相都已不满当前温吞水一般的朝局,已有默契先合力废了中间派后再互相厮杀,好使继承人之争早日尘埃落定?

    若然如此,陛下当是作何想法?我等又该如何因应这场突如其来的大变局?

    因这是小范围常朝的缘故。奏章的两人也不在殿中。两本弹章涉及的诸多当事人就只有崔元综一人在场,而依常例,重臣当殿被劾后便需侧身缄言,天子开口问询前不能为自己申辩。

    桩桩件件凑到一起,就使得殿中侍御史宣读完奏章后满殿一片寂静。竟是没有一个人说话。天子不开口,这件大事牵扯到的三位宰相也都不开口,那些各部寺监的主官们谁敢冒然说话?

    目睹此状,排班仅在武承嗣之下的陆元方侧身看了看面色如铁的崔元综。欲待前说什么时最终却没出班,只是留下一声轻微而深长的叹息。

    沉默又持续了好长一会儿。武则天见始终没有人出班说话,便顾自起身从龙座旁的侧门还宫去了。直到内宦嘎着声音宣布“退朝”后。许多个眼观鼻、鼻观心、心观脚尖的重臣们才发现圣神皇帝已然走了。

    陛下就这么走了?那眼前这……算怎么回事?后事又当如何料理?

    尽管心底一肚子不明白,但众大臣们却没谁将这些个想头儿宣之于口的。只是默默的退出殿去,只是在出去前,分属各党各派的重臣们少不得要相互交换个眼色。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换了合适的地方再细叙不迟。

    往日散朝后热闹寒暄,甚至相互打趣儿的情景是再也没有了。人人都带着一脸的凝重各自回衙,刹那间,整个大殿中便只剩了崔元综与陆元方两人。

    走到崔元综面前,陆元方缓缓声道:“崔相可还记得那次宫中偶遇时仆与你说过的话?”

    去岁曾有一次两人先后往宫中陛见,其时,陆元方主动叫住了崔元综,那一次这位因领选事多年而养成惜语如金习惯的君子陆说了不少话:称许崔元综乃政事堂中最为勤奋之人,并有治事长才,且兼具坚韧心性;而后又晓之以小大之辨,诫其勿要为家族所缚,最后断言崔元综若真能如此,异日必为本朝有数之名臣。

    这样的事情崔元综怎会忘记?无言点了点头。

    见崔元综虽然面色如铁却并无颓唐,陆元方脸难得露出了些赞许之色,就连声音也轻快了几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今日这两本弹章对你而言未尝不是好事,仆的意思崔相可明白?”

    “谨受教了”

    “嗯”陆元方点点头后也不再说什么,转身往殿外走去。待其将至殿门时,崔元综的声音从后传来,“烦陆相代禀天子,某这就回府闭门自省,未得天子诏前,绝不出府,绝不见客”

    “崔相果能如此,仆当日之言便不为虚妄。若天子召问此事,某亦当秉持公心为朝廷惜才”话刚说完,陆元方人也已出殿而去。

    回到公事房后,陆元方谴人唤来他的贴身老仆吩咐道:“你到城门监处走一遭,查查唐松是否已经回京?住在何处?若其果然回京,传话于他,散衙后仆在家中等他来见”

    唐时穿州过县必须有“过所”才予放行,否则抓住便要以流民论处。作为帝京的洛阳查验就更为严格,自外地入城时。查验身份,登记在城中的住址都是少不了的,所以要想知道唐松是否回来,住在何处。只需往城门处查查记录也就一清二楚了。

    老仆领命去后,陆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