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六章 何去何从?

    第二百零六章 何去何从? (第2/3页)

咬牙追出门去了。

    这时沈思思凑到了唐松身边“他是封国在河北道临淄的临淄王李隆基安国相王府第三子你适才那样对他没事吧?”

    唐松收了脸的冷意伸手拍了拍沈思思的肩膀和煦笑着安慰道:“这些王孙都是给惯坏的没事放心吧……”

    相王府庶出的第三子李隆基现在就是个雏儿他爹都还在苦练忍者神龟功轮着他冒头的时间还远得很。如果他真想如何只要敢露头唐松还真会想办法利用如今复杂的朝局形势摁死他压根就不给他壮大及抢儿媳妇的机会。

    过了一会儿太平回来了冷冷的瞅了沈思思一眼。

    沈思思也乖巧连屋子里的散乱都没收拾便悄然出去了将屋子空出来给两人说话。

    见太平冷着个脸唐松的脸sè也就同样的不好看起来。

    僵持了许久僵持中两人几度对望似乎都在等着对方先低头结果谁也没能如愿。到最后一次对望时唐松看着太平那斗鸡似的神情不知怎的居然就失笑出声。

    他这一笑出来太平也就再也绷不住了顺势没好气的白了他一眼“你真是好本事跟个孩子计较什么?”

    “孩子就能侮辱调戏思思了那这样的孩子还就是欠教训丨……”唐松脸笑意未氓“譬如当rì你我在苏州同游时若有似他这般的见你貌美娇艳而起了好sè之心来调戏侮辱于你我是该管还是该站在一边看着不予计较?”

    听到这话太平心中最后一点气也悄然消弭“自我父皇以下这数代人中就算四王兄家的这个三郎最有出息当rì母后也曾盛赞过他的。便当是看我面你莫要与他计较了……”

    “不是母后是母皇!”唐松将“母皇”这两个咬的极重。

    其实太平说的这事唐松也知道那还是在武则天登基称帝之前有一次在朝堂举行祭祀仪式当时的金吾大将军武懿宗大声训斥侍从护卫年纪尚幼的李隆基怒目而视愤声喝道:“此乃我李家朝堂与你何干竟敢如此训斥我家护卫骑士……”言罢昂扬而去。

    后来武则天知道这件事后不仅未加责怪且赞叹道:“此真乃吾家千里驹也……”此后特加宠异之。

    李隆基十几岁便获临淄封国彼时还不像开元时那般龙孙集中住在长安兴庆宫畔的十六王宅而是年龄一到便须往封国就藩自此李隆基就离开了京城长住临淄。这回是因为社稷匡扶为朝拜新皇才得以返京的。其人天xìng好sè遂就有了适才之事。

    从太平的话中唐松能听出她对李隆基的关爱不过这也正常若非如此在原本的历史中她姑侄也就不会在李显死后联手发动宫变诛安乐、废韦后了。

    但世事离奇多变就在于谁又能想到在原本的历史中太平最终却是死在这个此刻她最疼爱认为最有出息的侄子手中?

    唐松实在不愿再说这个一手将大唐推最高峰又一手彻底葬送了大唐辉煌并使大唐从此彻底由盛转衰的鸟郡王了。岔开话题道:“你现在忙着分化收拢武党尚且不及怎会有闲心来此?”

    太平知道这事是瞒不过唐松的所以闻言也没什么异常“有韦氏居中作梗抢食分化收拢武党那有你说的这么容易?眼瞅着朝中倒下一个武党却又出来一个韦党这贱人如今连皇后都不是就如此迫不及待将手伸的这般长法当真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听到这样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言语唐松也只能一叹道:“若非如此狄公也不会这般急迫的将那些被贬滴的李党官员调回京中亦不会给你和相王分别加封‘镇国’、‘安国’之号了这分明是强宗室以制后党之举……”

    “什么‘后党’”太平一声冷嗤“他现在还不是皇后且想当皇后也没那么容易……”

    在原本的历史中李显登基之后yù立韦氏为后时也的确遭遇过阻力但他最终执意为之韦后也就顺利封后。这一点与现在的情势倒是一样但不一样的是在原本的历史中执掌政事堂的可不是狄仁杰。

    现在有狄仁杰这李唐宗室的定海神针在韦氏的封后之路怕就没有原本历史中的那么简单了韦氏想要破局怕是难哪!

    但她既然一门心思想要效仿婆婆武则天这皇后之位就份在必争这局也就一定要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