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发家之路 第四十五章 宋璟来信

    第二卷 发家之路 第四十五章 宋璟来信 (第2/3页)

  “太子已经吩咐过了,要你到了就去随侍。进去吧。”军官办事没有任何多余的步骤。

    陈再荣看着陈晚荣他们,恋恋不舍,军官提醒他道:“东宫未经太子允许,任何人不得进入,太子只让你进去。”

    言外之意非常明白了,陈晚荣笑道:“再荣,你去吧。我这就回去告诉爹娘好消息。你以后办差一定要尽心尽力。”

    “哥,我……”陈再荣重情谊,很是难舍。以前在县馆读书,还能回家看看,一进东宫,半年能见一次面就不错了,任谁都不忍分别。

    “去吧!”郑晴母女也鼓励他。

    军官在他背上一推:“进去!别磨磨蹭蹭,太子等着呢!”在陈晚荣挥手之际,陈再荣给军官推搡着进了东宫。

    直到不见陈再荣的身影,陈晚荣这才收回目光,在这一刻,陈晚荣终于体会到“侯门深似海”这话的真谛,明明陈再荣在东宫,却不能相见。

    “陈大哥,我们回去吧。”郑晴轻轻一扯陈晚荣衣袖。

    陈晚荣打从心里喜欢这个弟弟,和陈再荣朝夕相处。兄弟情深。此番分别。陈再荣虽然前途光明,就是相见地机会太少了,陈晚荣难舍之情溢于言表,郑晴这话很及时,陈晚荣点头:“好,我们回去。”钻进车里。

    郑晴知道他心情不太好,吩咐佣人赶快把车赶走,免得又勾起陈晚荣的心绪。

    马车行得快,只一会儿功夫就回到郑府。来长安地事情已经办完。陈晚荣没有再留必要,更重要的是陈老实夫妇在家里等候消息。陈晚荣心想早点回去告诉他们,免得他们挂心,准备向郑晴母女辞行。

    对陈晚荣的心情。郑晴母女能理解,也不挽留。郑晴来长安娘也看了,弟弟国子监就读。一切安好,芳心大慰,念着宁县老家,打算和陈晚荣一起回去。

    路上有个伴,总比一个人骑马独行地好,陈晚荣自是没有二话。收拾停当,陈晚荣牵着青花,辞别郑周氏。郑周氏相送至门口。正准备辞行时。一个头戴席帽地男子快步过来,抱拳问道:“请问陈晚荣陈公子在吗?”

    陈晚荣一打量。这人帽沿压得低低地,看不清他相貌,不清楚他是什么来路。郑晴忙问道:“你找陈公子做什么?”她是怕这人对陈晚荣有恶意,这才先叩问他地来意。

    这人很是恭敬的答道:“这里有陈公子的一封信。”

    陈晚荣在长安没认识几个人,怎么会有人给自己送信?就是马高二人要请陈晚荣,那也是赶着漂亮的马车风风光光的相请,断不会如此神秘,陈晚荣心头泛疑问道:“谁给我的信?”

    “陈公子看了便知。”这人取出信递向陈晚荣。

    陈晚荣接过信,这人向陈晚荣一躬身道:“陈公子,老爷要小的告诉你一句话:好自为之!”话一说完,也不等陈晚荣说话,转过身,快步离去。

    望着他的背影,郑晴嘀咕道:“这什么人呐?”

    郑周氏忙提醒:“陈先生,你看信上说些什么。”

    这事太奇怪了,就是她不说,陈晚荣也会看信,应一声,把信封一打量,没有一个字。抽出信笺,展开一阅:“晚荣小友均鉴:国子监一别,风云乍起,已为大唐罪臣!所允之事此时不宜,徒自给小友增烦恼,还请小友见谅。骐骥伏枥,志在千里,民间虽无大用,亦可安身,小友谨记!此去广州,边关万里,音讯隔绝,在天崖海角遥祝小友无恙!拜!”

    居然是宋写地信,陈晚荣无论如何也是想不到,宋在自身难保之际依然念着保举自己这事,还专门给自己写信告知。要是换个人,肯定不会如此做了,这个宋不仅仅是一个国之忠臣,还是一个古道热肠地好人,能见上他一面,能得挂念,陈晚荣只觉倍儿荣幸,此次长安之行不虚了!

    郑晴打量着陈晚荣,眼里满是关切之色,陈晚荣知道他是关心自己,把信笺递给她:“是宋相地信。”

    宋在国子监欲保举陈晚荣一事郑晴是知道地,读过之后深受感动:“宋相风骨高洁,就这时候也没有忘记为朝廷尽忠,为朝廷举荐人才!陈大哥,宋相是在告诉你,应该韬光养晦,以图后举。陈大哥,宋相真是个明白人,看来他已经洞悉太子的用意。”

    太子贬宋一事,把满朝文武都给迷惑住了,吴兢居然为此而不上朝。宋这个当事人却是心如明镜,这份才智真让人钦佩。陈晚荣点头道:“是呀,宋相真是了得!”

    宋目前是罪臣,他不想连累到陈晚荣,这才要佣人改装前来送信,虚惊一场,郑周氏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