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七十章 应对之策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七十章 应对之策 (第3/3页)

就是朝局的微妙所在。”

    景云年间地政争越演越烈,朝局的确是微妙,陈晚荣也猜不透他这话的意思。杨思勖见陈晚荣有些迷糊。这才点明道:“无论如何,皇上都会留下你,要你继续做火炮。当然,没有火炮对公主地好处最大,有了火炮,有些事她就难办了。”

    没有火炮,石堡城打不下来,李隆基这个倡其议的人就会面临很大的压力,太平公主再施展手段。李隆基就大事不妙,这是她最想得到的结果。

    有了火炮,顺利打下石堡城,李隆基只有功,没有过,声望会大涨,根基更加稳固。所以,对于太平公主来说,不让火炮造出来是最好地办法。要想不造出火炮。就要拿掉陈晚荣,即使不杀陈晚荣,也要陈晚荣不能造火炮。让陈晚荣坐牢,或者配边关是最好地办法。

    太平公主肯定想这么做,只是她做不到,原因就在于睿宗。睿宗原本是一个无能地皇帝,在历史上他也没有什么建树,连守成都称不上。可是,陈晚荣地出现。给他建立功业带来了希望。火炮的威力都知道。要是造出来,打下石堡城就是轻而易举地事情。

    石堡城一下。唐军席卷青藏高原,迫使吐蕃成臣,是奇功一件。睿宗这个在历史上没有功业的皇帝一下子就有了清名,史书写下“破石堡城,吐蕃来归”一语,足以让他垂范千秋,成为有为之君。

    吐蕃主要是现在的西藏和青海一带,唐朝地吐蕃远比今天的西藏大,大很多。除了包括现在的西藏和青海以外,还包括阿富汗东北部领土,以及西域一部份。正是因为吐蕃拥有辽阔地疆域,才能在强盛的唐朝进攻面前屡败屡战,没有亡国。

    在中国历史上,吐蕃自有其特殊性,不得不说。

    自古以来,中国最大的边患来自于北方大草原,秦汉时期的匈奴,后来的鲜卑,隋唐时期的突厥,宋朝地契丹、女真、蒙古,还有现代的罗刹鬼子,无不是从大草原威胁中国的。

    为了反击大草原上地威胁,我们地祖先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战国时期地赵武灵王击胡,大破北方胡人、匈奴百万之众,给他杀掉的胡人不下五六十万之多,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击胡,并且取得伟大胜利的战争。

    其后有蒙恬收回河套之地,汉武帝奋击匈奴,卫青、霍去病横绝大漠,打败匈奴。再后来,李靖夜袭阴山,灭东突厥。苏定方西征,灭西突厥。

    这些可歌可泣地英雄故事都是来自于北方,来自于大草原。

    青藏高原却是一个特例,到了唐朝时都没有一个君王能够征服。真正对青藏高原大打出手的是汉宣帝,当时因为汉武帝击破匈奴后,采取战略追击策略,经过二十多年的消耗,匈奴再也没有恢复过来,最终分裂成两部分。

    一部分西迁,这一部分最终灭了西罗马帝国。另一部分于汉宣帝时期投降了汉朝,这标志着西汉在对匈奴的战争中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当北方边患解除后,汉宣帝就开始对当时的西羌用兵,赵充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很大的战果。到了东汉时期,段炯、张焕也是对西羌作战大胜的两员名将。

    从汉宣帝开始,中国就拉开了争夺青藏高原的战争序幕,只是没有一个君主能征服这一片土地。就是唐太宗,也只是让吐蕃暂时低头罢了。

    要是石堡城打下来,唐军大规模进军,迫使吐蕃臣服不是问题。要是睿宗地雄心再大点,要是灭了吐蕃,那可是开天辟地以来地一件大事,其功业比起唐太宗灭突厥一点也不逊色。

    若真如此,睿宗就会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大有为之君!

    鸟儿爱惜羽毛,人爱惜名声,皇帝爱历史美名,这是千古不易地道理。

    睿宗为了自己的历史美名,不惜得罪太平公主。若是太平公主太过分的话,那么无异于把睿宗推向李隆基一方。以太平公主的精明,她是不会做这种蠢事,所以,到时她还不得不帮衬着睿宗。

    这道理明摆着,要是杨思勖不提醒,陈晚荣真的是想不到,笑道:“多谢杨大人提醒!”

    杨思勖摇手道:“陈大人不用谢。这道理,我也是才想明白。陈大人,这好处就不用我再说了吧?”

    话都到这程度了,他不说陈晚荣也明白,笑道:“杨大人高见。”事情已经明朗了,陈晚荣心情也不错。

    不过,杨思勖打击陈晚荣道:“陈大人,结局虽然已经明了,不过,断不会如此顺利,必然还有一番唇枪舌剑,你得做好准备。”

    太平公主那么精明的人,肯定要捞取好处,在这捞取的过程当中,就存在很大的变数。比如,她先要试探睿宗的想法,要是睿宗不打算和她翻脸的话,她就要控制住陈晚荣,让造火炮这事搁置。最好是等到她登基,再启用陈晚荣来造火炮,既有了历史美名,也达到打垮李隆基的目的。

    这么做,陈晚荣没有性命之忧,可是她完全可以把陈晚荣配边关,或者找个借口关在大牢里。即使如此,陈晚荣也是受不了,不得不小心应对。

    一句话,在陈晚荣没有性命之忧的前提下,陈晚荣的吉凶依然难测。

    杨思勖和陈晚荣这番计议,可谓准备功夫做得十足,只是他们错了,包括太平公主在内都错了,他们太小看睿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