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二一一 僧一行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二一一 僧一行 (第2/3页)

不过,要两只眼看才好,象我们这T看,太累人了。我们现在有了机床,可就好办多了。”

    这不是望远镜么?

    陈晚荣心里想的是,要是能做出单筒的千里眼就不错了,他却要做望远镜,很是意外。不过,这是好事,没理由拒绝。一只眼睛看,和两只眼看,谁优谁劣不需要说了。

    “叶大师,那敢情好!”陈晚荣非常爽快的同意。

    叶天衡停了下来,手里的拐杖在地上一阵划动,居然给他画出一个望远镜的雏形。之所以是雏形,是因为比起现代望远镜的设计有很大的差距,既不美观,还有些笨重,做起来的话费时费力。

    不过,他能在.这么短时间内想到这么多,非常难得了。陈晚荣大是赞许,蹲下身,给叶天衡修正一番,让叶天衡大是高兴,这才笑呵呵的去做望远镜。

    风风火火的赶到机床.工房,叶天衡在陈晚荣肩头一拍道:“小友,老朽越一次了,这次由我来指派。”

    陈晚荣哪有不同意.的道理,道:“叶大师尽管吩咐就是。”

    在陈晚荣的肩头拍.拍,叶天衡颇是欣慰:“这里正好有些铁皮,可以派上用场。铁皮这东西,用得不多,就是时不时需要用点。存在这里的,没成想,今天派上用场了。老寇、老刘、老曹,还有我,我们四个人来做。其他的人别动手,铁皮不多,弄坏了就麻烦了。”

    寇义兵.、刘怀德、曹志雄和叶天衡是军器监技术最精湛的良工了,他们亲自上阵,还是联手做事的时间真不多,陈晚荣既是惊讶,又是期待。

    “没问题!.”寇义兵爽快的应一声,把外套脱了,甩动几下胳臂,好象上战场似的。

    杂役把铁皮拿出.来,叶天衡给三人一阵讲解,刘怀德他们二话不说,拿起铁皮开始加工了。唐朝的铁皮比我们现代用的铁皮自然是有很大的差距,只要稍微加工下,仍是能用。

    叶天衡把拐杖一放,就开始裁剪铁皮,也不需要量什么尺寸,一把大剪刀在他手上飞快的动作,等到停下来,一张张铁皮就给他裁剪好了。

    经过打磨、修边、铆接,所费时间也不短。

    陈晚荣他们围着四人,唯有睁大眼睛瞧着的份了。四人的动作非常熟练,只需要看一眼就可以确定他们是很有造诣的工匠。

    直到天快黑时,才算完成。叶天衡他们处理铁皮时,张德铭他们已经把透镜磨制好了。陈晚荣检验一阵,还不错,边角处理得很光滑,镜面也没有什么损伤,应该是能用。

    把透镜一装上去,就是望远镜。虽然很粗糙,不过,毕竟做成了。

    叶天衡一瞧,大叫一声:“成了!咦,怎么没有拿到手里看得清楚呢?”

    顺手把望远镜递给陈晚荣,陈晚荣接过一瞧,确实有些模糊,不如拿在手里看得清楚,笑道:“叶大师,这是因为有几个问题没有处理,一是没有调整距离的装置,以后弄些螺纹供旋动就是了。二是没有用棱镜,三是我们初次做,手生,以后会做得更好。”

    “那是,那是!”叶天衡不住点头,脸上却是带着遗憾。

    这是第一架望远镜,能做到这种程度可以了,不能奢求得太多。众人拿着望远镜,你看一眼,他瞧一眼,直到每个人都瞧过了,天已经黑了。

    最后,望远镜落到玉真公主手里,陈晚荣要讨回来,玉真公主不给。陈晚荣本想拿回去送给郑晴,才议定婚事,送她这个礼物肯定能博得伊人芳心,玉真公主铁了心不给,陈晚荣也是没办法。

    收工之后,众人开开心的回家。今天这一天,值!

    这事,基本上算是过去了,即使以后要做望远镜,也没什么大不了。陈晚荣也没怎么放在心上,只是,这事不过是个引子。

    第二天,陈晚荣见到了一个让他想想都为之目眩的历史名人,一个在中国历史上享有盛誉的大科学家!

    陈晚荣来到军器监,叶天衡他们挤在一间屋里,个个一脸的喜悦,好象大过年似的。陈晚荣不由得大是奇怪。

    “陈将军,你来了!”寇义兵热情的打着招呼:“陈将军,你知道么?昨天那个望远镜为我们请来了一位大名鼎鼎的高人!”

    “高人?能高到哪里去?”陈晚荣有些不以为意,在心里暗想:“论拳脚,有道长;论技艺,有军器监的大师傅;论理论还有我,能称得上高人的人还真没有。”

    不是陈晚荣傲,是因为军器监集中了唐朝最优秀的良工,世人眼里的高人在他们眼里不入流。

    众人让开,陈晚荣看清了,只见屋里多出两个陌生面孔,一个是光头和尚,另一个是中年人。最惹人眼的就是和尚的光头,几点戒疤格外显眼,僧袍、芒鞋,典型的出家人装束。

    和尚不去庙里礼佛,跑到军器监来,堪称一奇。陈晚荣不由得仔细打量起来,这和尚三十多四十来岁,白净的面皮,脸上带着微笑,眼睛特别明亮,眨动之际给人以睿智之感。

    可以说,完全没有出家人的恬淡之气,浑身上下光芒四射。他旁边那个中年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