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二二六 玄武门外

    第三卷 长安风云 第二二六 玄武门外 (第2/3页)

 黑暗中出现点点火光,火光越来越多,最后竟然汇成四条长龙,从四个不同的方向向玄武门移动。

    在隆隆的鼓声中又传来如雷般的蹄声,一队队身着重甲的骑兵排着整齐的阵势开了过来,他们手中的火把汇成一条火龙,在静夜中看来格外显眼。

    现在演奏的是必须演奏的曲目《秦王破阵乐》。这曲目在唐朝的地位非常高,凡有重大庆典就要演奏,至于规模就要视情况而定了。

    陈晚荣从吐蕃回来时,欣赏到的不过是小型乐舞。现在,这么多人齐集玄武门,自然是要演奏大型乐舞了,光是出动的骑兵就有两千人。

    两千骑兵开进的气势,陈晚荣是再清楚不过了,隆隆的蹄声,整齐的阵势就是最好的说明了。

    骑兵开到玄武门前,和着鼓声开始了舞蹈,左圆、右方,先偏、后伍、鱼丽、鹅贯、箕张、翼舒,交错屈伸,尾回互,往来刺击,和真实的战场没有两样。

    看着来往突驰的骑兵,陈晚荣眼前浮现出了征战吐蕃的情景:石堡城的炮火,大非川的纵横驰骋,积石山的暴雨、泥泞、险途,日落城的血水流淌,决战之时成堆的尸体、漫过脚背的血水……

    不仅陈晚荣沉浸在回忆中,哥舒翰他们哪一个不是回想着当日的血战呢?程晓天终生难忘的多玛一战,他以五千轻骑兵与吐蕃数万大军追逐的场景。怒江一战,他处于不利境地,正在危急时刻,哥舒翰率领的重装步兵赶到,兵士们身着重铠,手持陌刀,一个接一个的从怒江上冲了过来。他们手中的陌刀在阳光下出耀眼的光芒,好象一面硕大的镜子。

    炮火轰鸣、刀光闪烁、鼓声如雷,呐喊不断,尸积如山,鲜血流淌,这些战场上的情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知道对人的影响有多大。

    只要是个人,处地那种情况下,就会操起武器厮杀!

    陈晚荣的回忆为嘹亮的歌声打断,马军引吭高歌:“四海皇风被,千年德水清;戎衣更不著,今日告功成。”

    “今日告功成?”陈晚荣心里嘀咕一句。

    只听骑兵们往下唱道:“主圣开昌历,臣忠奉大猷;君看偃革后,便是太平秋。”

    破阵乐本来是李世民讨伐刘武周之后,百姓相迎于道,将士们便用旧曲填新词,唱起了《破阵乐》。流传极广,成了唐军的军歌。唐太宗登基以后,命专人整理填词,才有《秦王破阵乐》的问世。

    这曲目最大的特点就是气势如虹,具有惊天动的威势,让人看得热血如沸。几百面大鼓擂动,鼓声如雷,声闻百里,那是何等的激动人心?

    等到鼓声停歇,歌声消失后,整个玄武门寂静一片,没有一个人说话。

    虽然没有人说话,他们的激动却是写在脸上,人人兴奋不已,好象刚刚从生死交织的战场上下来那般心神激荡。

    陈晚荣目光所及处,只见叶天衡紧紧的握着手中的拐杖,握得太紧,手都青了,好象他手中握的不是拐杖,而是武器似的,就差朝人劈下去了。

    不仅叶天衡如此表现,就是张德铭他们谁个不是如此呢?

    “大唐万岁!”蓦地,一声惊天动地的呐喊声响起,出自万千人之口。

    “大唐万岁!”陈晚荣他们跟着高呼,就是睿宗也是振臂呐喊。

    玄武门这一喊就不得了,以玄武门为中心,“大唐万岁”的呐喊声急剧向外扩张,很快就传遍了整个长安。

    长安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人口过百万的都市,再加上外国商人、使节、唐军的驻军,往来人口,那是一百好几十万之众。

    一声“大唐万岁”出自百万人之口,那声势不是亲历不能说清楚,大地在颤抖,浮云停止了漂移!

    一声接一声的呐喊声响起,整个长安沸腾了!

    过了好久好久,终于停歇下来。

    “鸣放鞭炮!”睿宗下旨。

    紧接着,鞭炮声响起,以玄武门为中心,乐游原、曲江之滨,城里城外,处处可闻鞭炮声,处处可见鞭炮的闪光。

    阵阵鞭炮声中,传来惊天动地的欢呼声:“大唐万岁!华夏万岁!皇上万岁!”

    三个万岁里,虽然把皇上万岁放在最后,不过睿宗依然是听在耳里,喜在心头,当皇帝的感觉真是好!尤其是给万民景仰的那种感受太过奇妙了!

    “火把!”睿宗兴奋得声音都有些抖。

    玄武门下的骑兵手举火把飞驰而去。他们用手中的火把点燃别的火把,别的火把再点燃其他的火把。一支一支的点燃,以玄武门为龙头,一条火龙迅向远处蹿去。

    只一会儿功夫,长安就为一片火光所笼罩,照耀如同白昼。

    庆祝仪式达到最**,接下来,就该是赐宴了。

    睿宗旨意一下,所有人离了玄武门,赶去赴宴。

    赐宴的地方是在大明宫麟德殿。大明宫前面是朝会之所,和大臣处理公务的衙署,后面是内庭,是园林区,主要是举行宴会、观乐舞的场所。

    陈晚荣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