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帝国碰撞 第十八章 出个主意

    第四卷 帝国碰撞 第十八章 出个主意 (第3/3页)

仗值得期待。朕这就给哥舒翰下旨,能打则打,不能打。”

    这是授予哥舒翰临机决断权力,如此处置再好不过,众人自然是没有异议。

    “西域的事情,朕心里已经有底了,再来北地地事情。”李隆基接着道:“北地一战,张守挂帅,这点,朕早就决定了。有了主帅,还需要一位与他合得来的监军,你们谁最合适?”

    张守的目光一下子停在陈晚荣身上。姚崇和宋也看着陈晚荣,没有说话。虽然不意思非常明白了,监军非陈晚荣莫属。

    李隆基早就想好了,要不然,他是不会把陈晚荣叫来的。

    “陈晚荣,你向朕请战,这监军地就给你了。你这些天和张守在一起,还合得来。朕希望,这一仗,你们两人精诚合作,把突厥彻底灭掉。”李隆基任命监军。

    在上次任命统帅时,陈晚荣就隐隐感觉到他会再当监军,现在,感觉成真,不由得愣。打吐蕃当监军,是怕火炮给用不因为那时,只有少数几个人深知火炮的威力有多大,前线的将领对火炮是一无所知,这监军是不得不为。

    现在重当监军,固然让人高兴,却也让人感觉到责任重大。打吐蕃,开始没有一个明确的目标,能打到哪里算哪里。打后突厥,李隆基的目标非常清楚,是要出动五十万大军,把后突厥彻底打垮。

    若是不能把后突厥地有生力量消灭在漠南,就要学汉武帝当年,追击到漠北去。这担子太重了是千斤重担,一点也不过份。

    陈晚荣想了想道:“皇上厚爱,臣感激不尽。不过,臣恐怕挑不起这副担子。”

    李隆基笑道:“有什么挑不挑得起的?这担子再重,重得过朕肩头的担子?朕肩头可是压着大唐江山呢。”

    虽是在笑,话却有些重,陈晚荣一窒,道:“皇上,朝廷为何在打仗的时候,总是要派监军呢?”

    “监军肯定需要,这是几千年的传统。”李隆基眉头一挑道:“派出监军,虽说对将军们有所牵制,那也是必要的。历朝历代的败亡,往往是因为边将为乱,导致朝廷指挥不畅。要是没有监军,边将还不为所欲为!”

    军队实在是太重要了,一个不就会出乱子。正是考虑到这点,几千年的一个传统,就是在打仗的时候派出监军,为的是维持军队地稳定。

    这种做法本身无可厚非,要是没有监军,将领真的是山高皇帝远,一点顾忌也没有,为所欲为在所难免。只是,监军是临时派人去,有些皇帝更是派出宦官,这些人仗着皇恩乱指挥,瞎指挥,往往是败军覆师。

    陈晚荣一直在想,要是能找到一个办法,既能维持军队的稳定,又不至于扰乱军队的指挥,听了这话,不由得灵光一闪,失声道:“皇上,臣有一策,可以既稳定军队,又不至于牵制将军们指挥。”

    “呵呵!说笑吧?”李隆基不信,笑道:“这是几千年的难题,秦皇汉武都没有解决掉的老问题,你有法子?”

    一个王朝,一个国家没有军队,那是不可想象的。同样要是对军队加强控制,同样是不可想象因为军队实在是太重要了。为了加强军队的控制,无数人费尽了无数心血,都没有做到这点,要相信陈晚荣能解决几千年地难题,不是难,是很难!

    不要说李隆基不信,就是座中的姚崇他们也是不信。他们想了几十年的办法,都没有一点头绪,仍是在沿用传统的办法:派监军!

    这个难题,陈晚荣想了很久,乍一想到这办法,不由得很是兴奋,不管他们的神态,接着往下说道:“皇上,臣这法子说起来也不算高明。臣是想,何不把监军展成一套官制,每一级都建立监军,建到旅就可以了。”

    “胡闹,就没有这种事!层层监视,还怎么打仗?”李隆基脸一沉,轻斥起来。

    谁说层层监视不能打仗?只需要权责分明就成。陈晚荣信心十足,道:“皇上,监军可以常设,只需把监军和将军地职责区分开就是了。皇上,您别急,让臣说完,再做评判。”

    李隆基本来还要喝斥,听了这话,打消了喝斥的念头道:“好吧,你说。”

    这主意真要给采纳了,那是中国历史上地一件大事。陈晚荣很是振奋,声调提高了几度:“皇上,历朝历代之所以派出监军,那是为了保持军队的稳定,防止将领坐大,这无可厚非。可是,因为监军不是常设,变动很快,造成地问题是有目共睹的。一是监军一般是皇帝跟前地亲信,不懂打仗,仗着皇宠,乱指挥、瞎指挥,不让将军放手去打,往往是打败仗。”

    这是监军制度的一大弊端,李隆基不由得点头道:“是这样的!”

    陈晚荣接着道:“监军不是常设,派到军队里去,其效用也有限。原因就在于,没有监军的时候,将领就不会有异动么?不一定!要是有心怀叵测的将军安插亲信,谁能知道呢?”

    这是做皇帝最担心的事情,李隆基眉头一轩,眼里精光四射:“你以为该怎么杜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