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卷 帝国碰撞 第三十二章 激战受降城

    四卷 帝国碰撞 第三十二章 激战受降城 (第2/3页)

大突厥非昔日之大”把张所的错愕劲头看在眼里,默矩很是得意,扯扯马回归本阵。

    张所根本就不信他说的是真的,摇摇头,不屑地道:“吹牛!”然而,一阵巨大的响动传来,定睛一瞧,一台台高大的投石机给突厥兵士推了出来。

    “这这这……他们哪来的投石机?”张所不知道这是大食为了增加后突厥的攻击力,特的派了工匠帮着造的投石机,彻底懵了,眼睛瞪得老大。

    突厥人善长野战,缺乏攻城机械,这是游牧民族的通病。要是突厥人拥有大量的攻城利器的话,受降三城就不会给他们造成那么大地威胁了。

    “我倒想看看,是你们地投石机厉害,还是我们地城墙坚固!”唐朝拥有非常达的筑城技术,受降城在构筑时就曾考虑到这里会是激战的前沿,即使后突厥没有犀利的攻城器械,激战过多也会毁坏不少。

    因而,受降三城修得极为坚固,张所很有信心的想。

    几十架投石机整整齐齐地排列着,从城头上望去,甚为壮观。

    突厥兵士忙前忙后,把投石机准备好,默矩得意的下令:“给我轰!把城墙轰掉!”

    几十架投石机一齐威,数十颗石块腾空而起来,挟着劲风朝城头上落去。落下时,出砰砰地响声,很是骇人,一时间,城头上乱石崩飞,石屑四溅。

    等到烟尘散尽,张所站到被石块所砸之处仔细打量起来,只见城头上出现一些白点,并无让人担忧的损坏,不由得笑起来:“突厥人这东西不过是玩意罢了!”

    唐朝时期,投石机这些攻城器械虽然用于攻城,其效用却不大,象唐军地车弩可以说是当时世界上最顶尖的攻城利器了。

    自古至今,“攻城为下”是兵家地经典格言,尤其是在宋朝以前,这更是兵家遵循的教条,不到万不得已不会攻城,原因就在于攻城器械的威力不足。

    真正打破这一教条的时代是宋朝。到了宋朝,大量的攻城器械出现,而且威力巨大。宋朝的抛古机比起唐朝前进了一大步,威力大得太多,那些坚固的城市已经不能抵挡了。

    更重要地是,宋朝还大力推广火器,出现了爆炸性的火器,这使得战争更加复杂,杀伤力更大,城市的抵抗能力减弱,不得不革新筑城技术。陈规在这方面的贡献非常杰出。

    当时的阿拉伯帝国虽然比起后突厥实力强得太多,但在科技与文明方面才刚刚起步,就连政体也还在向拜占庭帝国学习,还在模仿,还没有形成一套属于自己的政体。投石机技术也是刚刚起步,至于忽必烈攻下襄阳使用的“回回炮”,那是在几百年以后去了。

    突厥人很少使用攻城器械,唐军兵士乍见之下,先是惊奇,继而就是吃惊。现在,了解了投石机的威力,根本就不放在心上,相互之间打趣道:“突厥人吃饱了撑的,这玩意费力无用,不如爬城头!”

    默不管那些,只管下令要投石机猛轰。一轮接一轮的扔石头,也不知道扔了多少轮,终于,城头上地女墙轰然倒塌,溅起无数的烟尘。

    “哈哈,终于垮了!”默矩信心大增,很是高兴。

    不过,他这高兴劲头没持续多久,只听城头上地唐军兵士齐声大叫:“五十多轮了,才轰垮一座女墙,默矩,你打算轰到一百年以后去吗?”

    女墙是修在城头上的突出部分,成山形,比城墙要高,为的是保护兵士。女墙退出历史舞台,是在宋朝的事情。五十多轮才轰垮一座女墙,等到把城墙轰开,一百年要不了,至少需要一两个月。

    一两月以后,唐朝的援军完全可以赶到。以唐军地快机动能力,赶到的唐军没有十万,也有五万。就算是五万唐军,后突厥想取胜,至少要投入三十万大军,那是不可能地事情。

    “蠢笨的大食猪!费了那么大地功夫,居然没有用!”默矩很是泄气,不由得把这口怨气撒在大食人身上,暗中咒骂起来,大手一挥,喝道:“架云梯,攻城!”

    突厥人骑射娴熟,善长野战和骠掠,攻城非其所长。不过,现在是势成骑虎,不得不为了,谁叫寄予厚望的投石机拿唐朝地城墙没有办法呢?

    想轰城门,可是中受降城的城门是精钢铸就,更加坚固,想都别想。

    一想起这事,默矩就很郁闷,非常郁闷,吼声如雷,尽情的泄着不满。

    命令一传下,突厥兵士下马,整顿好队形,抬着云梯,呐喊着朝城下冲了过去。

    “要是在马上对砍,突厥人还有些战力,说到攻城,就非他们所长了!”张所见状,不由得笑了起来。

    说没错,突厥人的单兵砍杀是最强的,真要在相同装备下进行单兵砍杀的话,唐军不见得能胜过他们。不过,唐军有着精良的装备,良好的协调与配合,这不是突厥人所能有的。

    以己之短击敌之长,那是兵家大忌,可是形势所逼,默矩是不得不为。

    唐军不仅进攻犀利,方法多样,守城也是一绝。张所手一挥,弩手们开始忙碌起来,装填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