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帝国碰撞 第六十二章 丰厚的收获

    第四卷 帝国碰撞 第六十二章 丰厚的收获 (第2/3页)

。因为唐朝社会制度的先进,再加上唐太宗开始时的所有民族平等策略,使得唐朝广受少数民族的喜爱,哥舒翰、高仙芝这些少数民族在唐朝可以担任重要军职,成为传世名将。

    自古以来,征服者都是高人一等,要他们放下身段和被征服民族平等,还没有过。当地百姓对这条政令既是喜爱,又有些难以置信,直到许久以后,当他们切实感受到他们是平等的以后,方才相信这是真的。

    三是提倡宗教自由,信仰自由,信不信教,信哪种宗教,自己决定,没有人强迫你。

    不得不说,这条政令是最让当地百姓支持的了,因为这一带深受华夏文明影响,不少人信仰佛教,是佛教徒。更有一些人信仰萨满教,这是当地的两大宗教。

    原本是好好的事情,自从古太白来了以后,剥夺了他们信教的自由,摧毁佛寺,强迫他们改信穆斯林,要不然,就会给砍头。在高压下,他们不得不屈从,改信穆斯林。只是,信仰的改变没那么容易,他们心有不甘,又不敢说,只能在心里痛恨。现在,唐朝准许他们拥有宗教自由,那是天大的恩惠,比起废除奴仆一事还要高兴。

    在当时,阿拉伯帝国处于大规模扩张时期,凭借强大的武力,四面出击,帝国的疆域急剧扩大。扩张过快的必然后果就是来不及消化,不能融合,就连他们赖以起家的穆斯林也不为征服区内的百姓所认同,抵抗无处不在,时不时就要爆发反对穆斯林的起义。

    当然,帝国的上层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加快了推广穆斯林的步伐。他们的手段非常野蛮,那就是不信穆斯林就得死!在这种高压政策下,阿拉伯帝国无异于是建立在干柴之上,只需要一点火星,就可以点燃干柴,成为熊熊烈火。

    到了后来,终于有帝国高层意识到危险性,采取了另一种比较温和的方法来推广穆斯林,不信穆斯林可以,不再杀头,不过,你要交更重的税。穆斯林信徒可以少缴税,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矛盾,也加速了伊斯兰化。

    真正的伊斯兰化是在怛罗斯之战后,由于唐朝发生安史之乱,无力顾及西域,阿拉伯帝国没有了唐朝这个强大的对手,这才开始全力伊斯兰化。

    用另一句话来说,就是开始消化征服得太多的领土。由于唐朝衰败,拜占庭帝国偏安,没有对手来牵制阿拉伯帝国,方才使得伊斯兰化成功。

    四是宣布穆斯林非法。大食帝国起兵,就是因为先知,就是因为《古兰经》,就是因为穆斯林,这是大食帝国的根基,不予以摧毁,唐朝难以在中东占稳脚跟,这是陈晚荣的想法。

    所有的罪过都是因为穆斯林,撒马尔罕的百姓兴奋不已,奔走相告,见了面就是“该死的穆斯林终于不能再害人了!”

    五是大唐决心惩治一批为匪作歹,紧跟古太白的人。

    这一政令当然深受百姓支持,他们纷纷揭发,没多久就把那些和古太白关系紧密的人给揪出来了。

    陈晚荣之所以要这么做,既是要铲除大食在这里的影响,还要收买人心。

    六是劝勉百姓勤于稼穑,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过上好日子。这是应该的,除了懒汉会反对外,不会有人反对,老百姓自然是没有二话,无不是交头接耳,盛赞大唐到来,他们就有好日子过了。

    七是警告那些有作奸犯科想法的歹人,要是他们胆敢作奸犯科,必是严惩不怠。这是民事,任何统治者,不管是奴仆制的也好,还是封建君主,都会推行。这也是老百姓盼望的事情,自然是举双手赞成。

    政令一下达完,陈晚荣命令唐军维持治安,并从当地人中选取一批有才能、对唐朝忠心的人来处理民事,这又赢得当地百姓的爱戴。

    处理完这些,陈晚荣这才去察看府库。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大跳,古太白收刮来的财宝堆了好几个仓库。

    陈晚荣先去最大的一个仓库,等到兵士打开库门,只见里面堆满了袋子,个个鼓得老高。陈晚荣叫人打开一袋,只见里面金光闪闪,居然是大食帝国的通用货币,有第纳尔之称的金币。陈晚荣用手抓起一把金币,入手沉甸甸的,大是惊讶,问道:“有多少?”

    封常清眨巴一下眼睛,不答所问,道:“监军,你猜猜看。”

    陈晚荣想了想,道:“猜不到。不会说这里都是吧?”

    “怎么不会?”封常清的声音有点高:“监军,还没给你说,这里全是金币。这么大的地方,没有十万斤,也不会差得太远了。”

    “十万斤?”陈晚荣吓了一大跳:“差不多够我们一年的军费了。”

    封常清笑道:“监军,你还真大方,发的可是龙武军的军费呢。其他的军队哪有这么优厚的薪饷。”

    陈晚荣眼睛放光道:“我就是要发一份优厚的薪饷给弟兄们!这些留下一部分,其余的得准备运回长安去。”

    为了激发唐人的冒险精神,陈晚荣打算等到仗打完了,唐军回到内地,可以过一辈子衣食无忧的日子,这点早就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