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56章 一段新的传说

    第0456章 一段新的传说 (第3/3页)

是高仿品。

    虽然是高仿,价钱却跟普通瓷器差不多。

    因为这批瓷器,来自帝都郊区的万家窑。

    说起这个万家窑,就要追溯到贾珉在野渡居的时代了。

    那个时候他刚刚带着平儿和焦力在野渡居创业,发的第一笔大财,就是国公酒。

    国公酒的酒瓶,就是在万家窑定制的。

    后来贾珉自己不生产瓶装酒了,在他把造酒技术卖给了胡一道时,也把万家窑介绍给了胡一道。这几年,胡一道的酒瓶子,一直就由万家窑供应。

    上回回府时,贾珉就顺便到万家窑定了这批高仿的成窑瓷器。

    他准备用这批普通价格买来的高仿品,到欧洲卖个大价钱出来。

    其实,这也是无奈的选择。

    此去路途漫漫,又是陆路运输,瓷器比较重,又是易碎品。在路上损耗也比较大。即使是普通瓷器,运到欧洲去,成本也极高。

    况且,一般瓷器和高档瓷器,在运输成本上,几乎没有多大区别。既然运了一回,何不运“高档货”呢。

    至于香料,则主要是桂八角、川花椒和来自南洋的一些香料。

    之所以选择香料,是因为几个原因。

    一是销售市场的因素、此去往北,越走香料越贵,不仅价格高,还可以一路走,一路销售。估计用不了到法兰西,就可以销售一空了。

    二是运输成本的因素。

    香料的重量比较轻,单价比较高,在运输性价比上,具有优势。

    三就是采购价格的优势了。

    此时的大德皇朝,香料的价格,相对于欧洲来讲,具有很大的优势。

    从欧洲到南洋的海上商路,欧洲各国争夺的很厉害。

    但是,从南洋到大德的海上商路,却一直控制在大德手中。商路畅通,就使得香料的价格也比较低廉。

    中土与南洋的香料贸易,在明朝的时候,就很兴盛。

    在后世人看来,郑和七下西洋是为了炫耀明朝武力,或者是寻找建文帝下落。

    这些原因可能有,但是,却把问题太简单化了。

    在郑和的远洋航行中,进行香料贸易也是一项重要的内容。

    南洋香料输入到中土最多的时候,曾经造成供应过剩,大量积压。以至于为了消化这些香料,有一段时间给官员发俸禄,都用香料替代。

    此时的香料价格,就比较低廉。

    贾珉用的是卜奎衙门的名义,一路上过关卡不用交税,

    到了卜奎往外输出,按说也是该交税,并且受限制。

    但是,现在是何参将在此主政,卜奎衙门的人,又都是他的部下。

    虽然可能出现人走茶凉的现象,但是,府兵团刚刚裁撤,他在卜奎又有巨大的影响力,即使茶凉,也不至于凉的这么快。没人好意思跟他收税。

    光是税款这一项,就使得他的香料在成本上占有巨大的优势。

    瓷器也好,香料也好,去法兰西也好,贾珉早就在就在暗中布局。

    现在,只等货物一到,他就要启程,到欧洲大陆去上演一段新的传说。

    这个传说,是府兵团传说的续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