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顺风顺水

    第一百三十五章 顺风顺水 (第1/3页)

    “正是,崔佑乾好歹做过西路招讨的,威福专定,计败哥舒老帅“

    说到这里他轻轻看了我一眼,没有什么不悦,方又说“单论军略智谋,还是有大能耐的”

    “而且此人破潼关取长安有大功而不争权,自甘退守一隅,在长安时封府库,起用崔、边等旧人处置局面,这分的气度和心机,就无法让人小窥”

    “况且“薛景仙合上折扇,轻轻敲了敲碗头“他与那位孙干殿下有嫌隙在先,严庄为什么不肯用他呢”

    楼下又点了新曲,笛板拍笙的,重新作乐起来,楼中所属的歌姬轻妙的唱喉,丝丝缕缕的透过楼板传扬了上来。

    说到这里,薛景仙的心思却飘到那叠看过就烧的机密东西,那一叠详细的贼军诸将的出身来历战绩等详情资料的密案,为了这份薄薄的一叠事物,流了多少的血,也不晓得已然投进去了多少的钱财人力,流了多少义士和线人的血。

    从日常生活喜好习惯到其性情作风,遇事反应,乃至治军,用兵之法的判断,让人感叹不已的是,许多后面还有“仅供参考”,“待增补全”的标记,那句老话说的好,知己知彼,能做到这个地步,也不枉费那位大人下了那么多的工夫。

    不过详尽的连某些人一日出恭次数被有明确的时间,都就未免。。。。。处置中”心中一阵悚然的。

    他手下自有一班记事,分做若干组专事归总分析研判这些前方送还的密情,他们不知道来源,也不知道趋向,只负责提供的结论,因此也不用担心个别叛离的意外泄露,对整个体系造成的损害。

    这也看出这位大人设置的厉害,六曹都有类似名义附属的设置,少则十数,多则数百,各有不足为人道的秘密司职。

    不过最让他纳闷的,是其中关注程度亦分三六就等,好些名不见经传的人物赫然亦在其中,特别是象一个远在河北叫史思明的叛将,居然高居在严庄、崔佑乾这些首之前。

    根据现在的情形,此人于贼军中的未必并不显赫,在河北讨战中战绩也不算出色,还几次三番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