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又见诲人不倦

    第三百八十六章 又见诲人不倦 (第2/3页)

回了人心,还消除了潜在的祸患,经过这十几年的缓冲,那些身故勋老,在军的影响已经大为减少。。。。这就是帝王之道啊。。。”

    “什么,难以接受么,你以为你老爹把你送过来是为什么,来接受我家的奉承么,让我和其他人一样,说你如何地天资聪颖,又是如何的天命所归么。

    “解决之道。。。。。傻瓜,哪有什么解决之道,自古又哪有可保千秋万代的江山。。。。”

    “你到底读过史书没有,老子创业儿子守成孙子败家后人挥霍,偶尔出个中兴之主,多延续那么十几数十年的起运,就算了不得了。。。。。”

    “道理也很简单,子孙后人多不知道父辈创业打天下的艰辛和劳苦,授受父辈的遗泽,当然理所当然的事情,既然得来的太轻易,自然不会懂得珍惜的理由。。。。。。。做昏君最容易,做庸主日子最好过。。。想鼎新革易,哪有那么容易,哪个不是遍地荆棘,付出牺牲和代价无算,才闯过来地。。。

    我这一刻。却是想起被羁绊在河北地李泌,被无数门阀豪族称为破家宰相地眼中钉和肉中刺地他,身价随着憎恶程度的积累,已经被抬到和那位口蜜腹剑的弄璋宰相李林甫相比肩的高度,尽管出入必有大队的卫士拱护左右,但想他死掉地人,还是前赴后继的动刺杀。

    “所以俗话说,创业容易守成难,”

    “开辟一个新朝。往往是大乱后的大治,开国帝王在百难中还有两个难得的优点:一是百姓思定,多年大乱。百姓民不聊生,只有人可以给他们一个安全的环境,给他们一口饱饭吃,他们才不管这个人到底出身哪里,为人如何;二是上一个朝廷的统治阶级被彻底洗牌,大量的空位置等着替补,这也是吸引人才汇集的核心原因。”

    “战乱中兴的帝王在这两点上恰恰是弱项,国家战乱就是国家衰败地预兆,黎民对于这样的朝廷多数抱着幸灾乐祸的观点。希望它倒下去。而原有地门阀阶级又不愿意放弃既有利益,地方主义盛行,各地门阀豪族纷纷自立以谋取更大的权力。这两点往往是导致一个庞大王朝在短时间内迅速土崩瓦解的核心原因。”

    “这也是许多君王宁愿抱残守缺,守得生前之治的缘故,因为经年日久积累下来的政权体系和格局,已经不是简单的皇命,就可以动摇的,非有大才大魄力,难以为之。因为他们每做任何一个改变,触及的可能是自下而上巨大的利益体系。”

    “再给你说说施政把。。

    “你可知世人都叫我倡导功利主义之恶,败坏世风,不知廉耻、人心不古。。。但实际我地军管治下,比其他人过的好,为什么”

    “因为他们搞不明白,好高骛远,谋划长远,那是身在其位朝堂中大人们的专利。作为统治根基的斗升小民。出于自身和环境的局限,却只能看的到眼前和实际的东西。。”

    “如果你仅仅为了所谓的一厢情愿的理想。去牺牲他们地眼前,去换取你所谓的长远,再好的心思,也很容易变成扰民破家之策。。。。

    “这其中,又有个得失的道理。。。”

    “当年汉武北逐匈奴,消弭边疆之祸,是民修养生息,被颂为英主。。而同样是兵平西域而取天马,却被后世议为劳民伤财,为什么。。。”

    “就是因为他倾动国力,所做的事情,不过是给自己丰功伟业上锦上添花而已,而对死伤累累的将士来说,对无数奔走输送的官吏来说,对承当赋税亿万子民来说,他们从中得到了什么么,没有。。。这是一桩成本远大过实际的收益的亏本买卖。。。。,”

    “不说什么明犯大汉,虽远必诛之。。。口号再响亮也难抵民生苍白凋零。。。。口号当不得饭吃,解决不了冷暖。。。扬威西域,也仅仅是扬威西域而已。。。。未得寸土,也未获斗黍,一个天朝地体面而已。。。所谓地武功,也不过是君王逞私欲的产物。。。

    “兵为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但一旦用之,就必须有所获。。。就食于敌国百姓也好,以杀戮为耕作其国土也好,劳师付出必有所获,所获大于付出,而且不仅仅利于君王,亦受益于将士、官吏、百姓,这才是武运昌盛,国家越战越强之道。。。斯暴秦,以虎狼之势,席卷天下。。。。多赖此,所谓军国主义之路”

    说到这里,喝了一口他亲手奉上地新茶,润了润喉咙。却见内长史温哲站在不远处,直到我们停止谈话,才走上前来。礼数周致道

    “见过太孙殿下。。

    吧,书房里有新刊的物理志和泰西古战记。

    打走小正太后,我对温哲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