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一章 消长

    第五百七十一章 消长 (第1/3页)

    乌海水泽,

    吐蕃人果多,穿着崭新的密缀锁子甲,拿着长尖枪,手中却在抖,哪怕是沉重而厚实的铠甲,也禁不住夏日高阳之下一阵又一阵冰冷的寒意,从脚底冒上来,在他视野的远方,是唐虏整齐划一的军阵,无数雪亮的铠甲和刀枪像是圣山顶万古恒久积雪一样,淹没了整个山口前的平地。

    他们正在不紧不慢的轮流作着战斗前准备,一个个奇形异状的东西被装配起来,一些人在山上采石,随着低沉的声响,崩落下大片的碎石,甚至有一些就这么在阵前开火,将在宰杀好的大片牛羊肉,架在火上炙烤。

    远远的香气传来,过多的肚子里,却觉得饿有些翻腾起来,才吃没多久的酥油和青稞炒米,仿佛已经不见了踪影。

    虽然吐蕃勇士还成尚勇力而轻生死,打起战来死战不退,哪怕战斗到最后一个人,但是随着大量反复用经验的战士和贵族军官们都是先在低地上,吐蕃军的成分也生了很大的变化。

    作为内大相的达扎路恭,也比不了历史上那位大名鼎鼎把持国政架空赞普的名将伦陵钦,可以支配举国之力,动则数十万大军,他手上只有招亡納流凑出来的六万人马,还有若干并可靠的蕃军。

    他们的对手也不是轻骑急进的薛仁贵,而是用车营和马队武装到牙齿,依托城垒堡寨一路攻略过来的唐军重装军团。所以他不得不珍惜每一份力量且战且走,并不择手段的强征搜罗一切可以用到的人力物力。

    作为吐蕃士兵的果多,之前只是一个牧奴,最大的战绩就是射伤过一头瘸腿的老狼,虽然他拥有一个战士的武装,他能够站在这里的理由很简单,因为只撑过这一战,他和那些充满憧憬的同类一样,就可以获得上等勇士大铁牌的告身,做一个不用缴纳赋税和承当徭役,享受庸户供养的“桂”了。

    他所在的地方,乃是大敌当前的吐蕃人东全民百姓,在乌海城外加急筑起来的几十座大小堡寨之,成为犄角和缓冲。吐蕃人不但善冶兵器也能筑城,说是堡寨,其实就是水泽的大小实地上,插木木堆土成一个简陋之极的木栅围子。

    栅墙只是略高于苇荡,断面的木茬,还是新鲜劈下来的白色,只留下一个狭窄出口,四面都是不知深浅的水泽,唐人想通过就需一个个进攻,拔除这些妨碍。一旦进攻开始他们这些守卫着就根本没有撤退的机会,只能死战到最后一刻。

    随着一个喷着火焰的巨大球体在天空升起,吐蕃人的城寨中也开始骚乱,唐拉雅秀天神啊,这是什么样妖邪的力量啊,让这个巨大的怪物不用任何支撑就圣上天空,天空不是神明赐予鹰隼的领域么,

    如果不是带队的王军士兵,手执刀剑堵住唯一的出口,这些城寨中的吐蕃人,恐怕惊慌失措的跑掉不少,毕竟对于大多数一辈子只和自己的领主老爷打过交道的人来说,这只入侵者太多不可思议地方了。

    这时唐人的车弩也开始威,不时有倒霉被叉成串串钉在墙上,却一时还没法死去哀嚎,另一些被唐人射生队的铁臂弓精准射到,惨叫着栽落在苇荡中,

    大片青的芦苇被砍到,然后成捆成捆铺在水泽之上,密集的苇荡象海浪卷过一样,很快在吐蕃人的短弓和投枪射程之外,清理出一大片外围场地,空气中到处是芦杆折断流出来新鲜的枝叶的气息。

    水泽之外,唐军军前大帐中,主将卫伯玉也略微周折眉头,听取部下的禀奏。

    “那些敢死营和番部已经为我们开除足够的道路,但他们的士气和体力已经驱使到了极限。。再驱使下去,就哗变了。。”

    “这种水泽地形,战马根本驰策不起来。。大一些的器械也送不上去,那几个面上能够投入兵力是有限的。。。”

    “光一鼓作气突进去还不够,还得有持久的压制和输送,不然一不小心就成了河吐蕃人拼人命的消耗了。。”

    “我们的畜力从低地一路过来,到了这里,已经有大半出现水土不服的征兆。。就地重新征集需时间。。”

    这时粮料参军的声音在帐外响起

    “枢府大人那里新送来十万只标准箭矢。。还是六十七万斤肉脯”

    “这么多肉脯。。。”

    “据说是因为刚攻取了大青城,就地取材加紧赶制的。。”

    大青城,因为比邻大青湖而得名,湖畔,板结的盐层和青色盐摊绵延千里,在阳光下像环形的玉带一样熠熠闪光,

    一个临时被组装起来的水轮车组,正在水量最大的一处河口翻腾,平缓奔流冰山的融水,在这里被人为的临时堤坝拦截了大半,只剩下一个激流喘急的缺口来带动水轮.

    水轮下的露天工房中人气蒸腾,宰杀牲畜的血腥味和烹煮骨肉,淋洗皮毛的味道,混杂在一起,扬撒在空气中。

    我漫步在盐滩上,脚下尽是沙沙作响的碎粒声。

    这就是后世大名鼎鼎的茶卡盐湖,青海最大的盐产地,青海虽然咸水湖泊众多,但是绝大多数难以取食的苦水碱水,只有极少数盐湖出产可以食用的盐,

    其中大青湖就占了产量近七成,而且品质最好,晶大粒纯,盐味醇香,几乎无需任何加工,直取即食,而且伴生出产石盐、石膏、芒硝、矾石等,最早开采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汉代。《汉书.地理志》记载:“金城郡临羌西北至塞外,有西王母室、仙海、盐池。”

    这里也成为吐蕃经略青海的重财赋来源和商市之一。不但供应国内,还通过通海道或是羌中道的商队,大宗出口到泥婆罗诸蕃,乃至天竺、西域各地。

    因此大青城既是吐蕃人国内八大市之一,也是扼守海东重镇,因此吐蕃王庭没有在当地为人城主或是,派了一个王室的总管和大弗卢主管财赋和贸易的岸本,连同两只小千户驻守此地,大青城修的远比其他大多数城寨高大,连城基和墙面都是用盐块和盐谁浇筑的,

    控制了盐和铁,也就等于控制了这些青海部的经济命脉,人不可不吃盐,没有了铁器,再加上对外贸易的封锁。不说作战,就是生产生活都得退化回石器时代。

    少年雍王紧随在我身后,继续某种请教为名的敏感话题,因为新近送来的邸报,朝中呼吁撤军的声音日渐高涨,连梁宰和颜真卿等重臣,都似乎开始转变态度。

    作为当事人之一的少年雍王,按照惯例他现在已经是挂名的青唐都护,我是副都护。

    “为什么都针对我,很简单,一个立场问题。。”

    我从一辆大车的盐堆抓了几簇,远处的工程军们,正在小船上,用镐等工具凿开盐壳,然后用绳子将剥离的大块盐块,拖到岸上来装车。

    这些青盐将成为支付给那些青海部和随军商贩的报酬,也是日后青海驻军的军费,一条通往鄯州的道路也从这里开始修建。

    “这次大战之后,又有一大批人因功受赏,获得迁调和提拔,身居职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作为一个偌大的国家,官位就那么多。。但是每天都有无数人削尖脑袋向往里面应钻。。”

    “而且有了官身,还想拼命往上爬,但是越往上,可以争夺的职位就越少。。”

    “但作为百姓可以供养和承当的俸禄,也有限度的。。达到一定限度,国家不堪重负就出乱子。。”

    “我厚必然彼薄,这是政治资源分配的根本矛盾。。”

    “所以他们不会在乎将士的功名,是如何浴血奋战而来的,他们只会在乎,自己寒窗苦读了十数载,熬资历熬了多少年,却被你这群丘八分薄了门荫。。。”

    “到了我这个位子,固然可以不在乎,但是我手下的将士却不可以不在乎。。。他们的身家和将来,都指望朝廷维系一个赏罚分明的相对公正。。”

    “你老爹作为天子权衡天下,既不让将士寒心,又考虑广大臣子的意愿,不至于武人因功骄横专大,所以也很为难才是。。”

    “所以开疆拓土,也是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更多的土地和产出的进项,可以供养更多的军队,可以产生更多的职位来蓄养人才,可以更多的田土来生养孳息百姓黎庶,为国家缴纳赋税服事徭役,。。”

    “为什么有那么多穷兵黩武,丧身失国的例子,因为他们只是单纯的追逐胜利而已,或者说打胜战后,却没有能拿到足够的战争红利,而让战争本身的动机和初衷变得得不偿失而已。。”

    “朝廷用度不足,就想法子通过战争从外族抢来。。用外族的血泪,给我抄百姓创造活路,来铺就我朝兴盛的大计”

    “说到底,能够抢夺和挤压外族的生存空间,为我朝子民拓展出更多展的余地。。这个王朝当大兴方艾。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