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九章 间幕

    第六百零九章 间幕 (第2/3页)

山口。在巴基斯坦与阿富汗之间,穿行开伯尔山,东口距巴基斯坦白沙瓦6公里。历史上为连接南亚与西亚、亚的最重要通道。也是亚进入印度次大6的唯一通道。历史上外来的波斯人(大流士)、希腊人(亚历山大)、大月氏人(伽色腻迦王)、乃至后世的蒙古人和阿富汗人,都经由这里征服印度大6。

    如今,沿着义净、法显、玄奘等东土高僧的足迹,开伯尔山口又再次迎来一只唐人的军队,其又多了三千名吐火罗各部组成的士兵,让这只别遣军,再次恢复到九千多人的规模。

    山口由源于开伯尔山的两条小河的河谷组成。山口西北-东南走向,全长百余里,从阿富汗平原进入山口的鸀洲托尔卡姆开始,两侧山峰逐渐收紧,只留下了不到十步宽的路面,然后又突然展开,形成一个庞大的峡谷,一直延伸到远处的。

    其开阔处,鸀野绵连,村邑星罗棋布。最窄处不过一里,两侧峭壁耸立,于高处建有城垒,曰小罗布城,。山有碎石铺的古商道穿过,峡谷在数百尺高的陡崖之间曲折延伸,号称冬不封山,终年可通行。

    由此进入后世巴基斯坦旁遮普省北部的博德瓦尔高原,继续沿古商道出山口三十里,就是布路沙布罗城(白沙瓦西北),“布路沙布罗”古梵意为“百花之城”。玄奘在《大唐西域记》称这里是“花果繁茂”的天府之国。曾经是崇尚佛教的贵霜帝国伽腻色伽王曾在此建都,为天竺北方佛教化的心之一

    数河并流,水路交汇,在这里冲积出一个相当广大的沃土地带,这里气候温宜,水源充沛,可耕可牧。以布路沙布罗城为心,遍地的果园和农田,满山坡的牛羊,构成这片高原最大的农业区,

    “这就是大唐西域记的富楼沙城(白沙瓦)么。。”

    望着眼前的城市,大唐的将军和使臣们,不由眯起了眼睛。

    作为昔日的贵霜王朝故都,巨大的石砌城址和绵延方圆十数里的城墙,虽然佛国圣地已经名存实亡多年,掩映在城墙之后,各色高耸的佛塔和殿堂,无不昭示着这座百花之城的昔日辉煌。

    但是这座伟大之城,日进也成了唐军铁蹄下呻吟的战利品之一

    燃烧的城楼上已经6续插上安西军的血红战旗,和金吾军的辟邪旗。烧杀抢掠的欢呼声和惨叫哀号声交织在一起,这是那些从战的吐火罗兵,付出死伤累累的代价突入城门后,所进行狂欢盛宴。

    “奏请行台,增派援军。。。”

    胡狼将对随军书记道

    “我们已经夺得吐火罗南境大城,得口十数万,栗百万繲,金银储积无算。。。”

    “请安排驻留善后适宜,以备粮道。。。”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富楼沙城今属于北天竺的一个等诸侯小王——后迦毕试国领内第一大城。迦毕试国往东百余里,于卡布河(喀布尔河)与信度河(今印度河),交汇处乌铎迦汉荼城,过大河就进入伐那楼国地界。

    由于作为阿里布德部的盟邦和儿女姻亲,后迦毕试国同样出兵参与了对唐军的围攻,因此后迦毕试国据有这座的山口重镇,称为唐人必须拔掉的钉子。

    但是也许是后迦毕试国主力尽出的缘故,城大部守军被引出城外一战大溃后,就变成麻烦的攻坚战。

    虽说唐军远道而来没有,工程的大型器械,但是富楼沙城剩余的守备,出乎意料的孱弱,仅仅几次吐火罗义从的拼死冲锋,再加上仅存的火油弹的集覆盖,就轻易打掉城头上大多数抵抗意志。然后城化装成商旅的内应,轻易夺得城门。

    于是原本打算进行一番象征性惩戒之战,而获得当地献納和顺服的唐军,一不小心,现自己成为这座高原大城近十万口民的临时管理者。

    因为当地的贵族和官吏,早在攻城不久火起后之后,就从唐军无法充分顾及的另一端城门,越城潜逃了。

    “天竺民风孱弱,当年王玄策借兵万余,而征定列国,却也不是偶然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