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 卖身救父

    第一百九十五章 卖身救父 (第1/3页)

    话说李嗣昭奉命南下泉州买铁炮……当然,也不算是真正的买,而是用同样宝贵的战马去换。而且,要一百匹战马换一门炮!

    对视战马如第二生命的沙陀骑兵,李存孝来说,这买卖无疑是亏了。

    再从价值的对比来算,一匹战马要花费数十贯甚至数百贯,一百匹,就是几千甚至几万贯,折成铜,那有几万到几十万斤之多。而一门重炮,才一、两千斤……

    相比之下,那亏得就更大了!

    但是,当李嗣昭将两者在战场上的作用做了一个对比之后,却发现,对河东军来说,二十门铁炮的作用,比两千匹战马的效用反而要大得多!

    只是,既然李嗣昭已经在泉州做成了以马换炮的买卖,却为何又折到鄂州来劝说李存孝返回河东?

    原来,负责这笔买卖的孟咸,是个不见兔子不撒鹰的主,他不见到河东的战马,那是铁定不会放手将重炮给李嗣昭的。

    而河东的战马要运到泉州,却不是那么简单的,他先将战马群赶到幽州,然后在海河码头上了联合航运合作社的船之后,先运到济州。这段航程都是波浪很小的半开放性的近海,用的是宽大、吃水较浅的沙船。

    这些马匹到了济州之后,才算是进了王延兴的口袋,先是要蓄养在这里,造册登记,交给孟咸看过了,孟咸才会同意让李嗣昭带着二十门重炮和弹药北上。

    然而,河东北面,现在面临新兴的契丹的威胁,需要在北线留下大队的骑兵……所以,其实河东一样也是缺乏战马,哪有那么快能召集两千战马?

    所以,这笔买卖从谈成到实际交割,至少是需要三五个月。

    有这么长的时间,倒是足够他到鄂州来跑一趟了。

    “要这么久才能将铁炮运回河东,不会太慢了吗?”李存孝担忧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