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回 走投无路

    第40回 走投无路 (第1/3页)

    却说王义顺趁着火光读的这信,正式顺发镖局镖主李飞云的亲笔手书。信中写的什么?顺发镖局又是缘何遇到了如此大难?咱这里往回捯一些时间,倒插笔说说。

    且说王义顺“金盆洗手”,辞别了顺发镖局,自关外的奉天返回天津卫。但这顺发镖局的业务还在正常开展。也仗着老镖主李勋打下的基业、留下的好名声,他的独子李飞云为人忠厚刚正,人才汇聚,顺发镖局的业务开展的也还算不错。一晃就又是两三年的时间。

    大概一个半月之前,奉天的首户、名流柴宝昌员外,带着个年迈的读书人来镖局拜访,言道要给李飞云介绍个好买卖。李飞云不敢怠慢,赶忙奉上好茶接待。话里话外听说,这读书人家境殷实,要举家搬到关内北平府居住养老,可家眷能忍受路途之苦,万贯家财却没法子靠这读书人和成群妻妾保护,经柴员外引荐,这桩大买卖特意交给了顺发镖局。

    李飞云深知柴宝昌员外的人情不好推辞,连忙询问保的是什么镖,这一问才知道,年迈的读书人已经把房产地业全部变卖,万贯家财从铜子儿换散银,从散银换元宝,从元宝换金条,足足有黄金三千两。算起来,顺发镖局成立这些年,这镖银的数量都能排到前三位。

    可自关外奉天返回关内,途经燕赵大地,沿路自是有穷苦的农民百姓起义占山,这趟镖可是不好保。犹豫再三,李飞云这才决定接下这桩买卖,他着人把金条塞进倭瓜,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金瓜镖”,还委派了四倍于平日的镖师、趟子手,沿路之上保护镖车。选择的路途也是慎之又慎,最终确定的是带上顺发镖局的镖旗和“景云峰·程”的金字镖旗,走山海关、燕山山脉至渔阳,虽然山路崎岖,但在这一带多多少少有王义顺早年间积累的人情,想来险阻更少一些。

    哪知在关外无事,刚过山海关不足五十里,山梁上就杀下一股匪盗,这匪盗和镖师、趟子手没有什么交流,红了眼一般,杀人抢镖车,除了管车老板儿一顿饭,给了丰厚的回乡赏银外,镖局子里的镖师、趟子手,杀得一个不剩。

    顺发镖局自从营业以来,没有在江湖中摔过如此大、如此狠的跟头,即便赔上李飞云的万贯家财,自是赔不起这三千两的黄金。李飞云暂时封锁了消息,派人四下打听,这才得知实情。

    第一,这柴宝昌员外引荐的人,虽形似年迈的读书人,实际上却是关外吉林将军治下的一个师爷,这师爷在任多年,欺上瞒下,压榨穷苦人,克扣饷银,积累下万贯的不义家财,此次是告老还乡,原本以为只要拖个熟人,找个知名的镖局保护着,只要能入了关,这不义之财便能安安全全的归自己所有,未曾想,却在入关伊始被劫走。

    第二,劫镖的匪盗头目,原本是汉族官军中的一员猛将,名叫张占彪,是个马上、步下,兵器、拳脚、兵法样样精通的智勇双全之将。只因之前不久,不服满八旗往日的嚣张,一次在饭馆儿吃饭时,与八旗子弟起了争执,刀伤二命,被判了个斩罪。他手下的亲信不服,行刑当日劫囚车、砸木笼,大闹法场,救走了张占彪,他们这才落草为寇,可即便落草为寇,干的也是光明磊落、劫富济贫的营生。如今已经拉起了两百多人的响马队伍。

    李飞云把手头的信息整理清楚,思前想后埋怨柴宝昌,如果不是他的引荐和隐瞒,他无论有多少镖银,会得到多少花红,也不会接受这不义师爷的镖。非但不接,他还会私下把消息散步到江湖中,以期“道儿上”的英雄们,能够给这师爷一个教训,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