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回 势不两立

    第46回 势不两立 (第1/3页)

    按照常理说,这占山为王、落草为寇的响马,在某地经营许久,有了一定的声望,是不愿意轻易改换门庭,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经营的。

    但这是常理,并不适合张占彪。

    首先,张占彪所在的地方,虽有山,但山不高,没有天然的屏障;山下虽有条河,但河浅浪低,赶上旱季还会断流,没有了水,这一众人马吃喝都成为问题,难以立足。更关键的是,这里处于热河山海关附近的五十里,热河自大清开朝以来,就是重要的战略要地,朝廷或许可以容忍这里有少量的不成气候的响马,但一旦这些响马做大做强,马上会引来官军绞杀平山灭寨。

    更不用提,张占彪本身就是清军的将军,是刀伤过八旗子弟,被拉到刑场准备开刀问斩的,若不是有真正知心换命的朋友,豁出自己的性命劫刑场砸牢反狱,这张占彪已经死了许多年。

    这一桩桩的机缘巧合摆在眼前,张占彪深知,自己在热河地面已经没有多长时间的戏能唱了。

    恰巧在这个节骨眼,有江湖道的朋友,同为响马的景云峰程墨,要把自己的邻山景玉峰拱手相送。单单听这名字,“景玉峰”,风景秀玉的山峰,就让张占彪心驰神往。更何况,两家响马位居一处,进可攻,退可守,双方互为掎角之势,有了更好的战略纵深。

    这大当家的程墨又是个忠良之后,本身就与大清不共戴天,他为人又忠厚义气,浑是长相凶恶了一些,但人心却是善良,这让张占彪不再担心“一山不容二虎”的威胁。

    一件件事情机缘巧合的凑在一起,张占彪在决定和程墨结拜为把兄弟的时候,就已经确定了自己的未来在蓟州渔阳了。

    大家对于这一段美事,当然是认可的很。对于喽啰兵、镖师、趟子手而言,见证这一门结拜,还有额外的赏银能拿。

    这宴席从午后开始摆下,通宵达旦,一直到转天晨曦微露的时候才结束。

    再转过天来,李飞云携带着镖银先行北归奉天,临走的时候,给程墨、张占彪送上一份大礼。

    “程大当家的、张将军,此次我返回奉天后,会把这趟买卖退给那辞官的师爷。他自是不会知道我这些日子以来的经历,我只告诉他官道上有响马,我无力通过。让他或是再找镖局,或是自己找安保,抄近路绕行。这日子短则十五天,长则一个月。到时候,还会有另一个镖队带着这三千两黄金经过蓟州渔阳。”李飞云说道,“到时候,你们只管取镖,算是我给你们兄弟俩的一份大礼。但如果可能的话,切莫再伤人命。”

    “李镖主,您这厚礼我们无言以谢。尤其是对我而言!”张占彪深施一礼,“但我和您的顺发镖局,自还有一层血债,尽管我送上些许的抚恤金,但仍有冤仇。如果您的兄弟们有冤仇,让他们只管来找我,一人做事一人当,我张占彪自会给他们一个说法。”

    “冤家宜解不宜结,更何况,在这趟买卖上,我也是有错误的。如果不是我失察,也不会保这贪官污吏的赃银。”李飞云说道,“此事从我这里,就此做结。张将军,您给我那些已经枉死兄弟的抚恤金,确实是不少。但我回归奉天,在您的基础上,再给出双份的抚恤,为他们的父母养老送终,保他们的孩子走正途,乐意习文的,我给他们请先生,乐意习武的,继续来镖局子里习武,如果是女儿,出嫁前再给他们一份厚厚的嫁妆。这事儿,我自会了解。”

    好马出在腿上、好汉出在嘴上,这次话别,让李飞云与程墨、张占彪从一般的“道”上的朋友,发展成为真正可以交心换命的交情。以至于后来,尽管是乱世,但李飞云的镖行买卖越干越大,一直干到民国时期,都再没有一次差池。

    “李飞云义结双匪”的故事,也成为当年江湖中的一段美谈。

    搁下李飞云咱不再提,却说这程墨、张占彪兄弟俩,也到了要暂时分离的时候。毕竟,山寨不能一日无主,程墨要返回景云峰,继续自己的经营。张占彪也要收拾行装、整理行囊,带着自己的一班兄弟,去投奔程墨,正式入主景玉峰。

    他俩约定,五日之后,在景云峰下相会。

    此后的几年时间里,这兄弟俩互相扶持,相互帮衬,兄弟和美,再加上李飞云之后送来的“大礼”,在之后短短的几年时间里,这支队伍兵合一处将打一家,匡扶乡里,救济穷人,杀富济贫,干的都是让穷苦老百姓称道的事情,景云峰、景玉峰双峰,竟然拉起了一支几千人的队伍。这一支队伍,在接下来还发挥了大作用,咱当下暂且不表。

    顺发镖局与张占彪和解、程墨张占彪结拜的信笺,陆续送达王义顺这边,王义顺颇感欣慰。但他手下,却着着实实还有些烦心事儿。

    毕竟,这“王氏文武学堂”的经营,一日不如一日。

    王义顺为了维持这学堂的经营,已经身心俱疲。

    有实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