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回 雷雨交加

    第57回 雷雨交加 (第1/3页)

    夏末秋初,天气的变化如同婴儿的小脸一样。

    前一分钟,可能是晌晴薄日,但一片云飘来,便会疾风骤雨。

    这阵子,透过窗棂射在书桌的阳光不见了。

    阵阵风卷携着黄土,吹到了文武学堂的课堂里。

    钟芸脸上带泪,被这样的风,吹的凉凉的。

    她说不清是愤怒,还是委屈。

    但赵俊彦对这姑娘的梨花带雨,却没有丝毫的怜悯。他的脸上,依旧是副冷冷的表情。

    但赵俊彦既然已经开口,便开弓没有回头箭,一句句把话说清楚。

    但这阵子,矛头却对准了钟先生和王义顺。

    “办私塾,兴教育,原本是我表舅‘大刀张老爷’张源的意思!”赵俊彦说道,“怹老人家的意图特别简单,这青凝侯村的乡亲们,世世代代脸朝黄土背朝天,务农为本,没有文化。孩子们学习文化,学习国术,识文断字、知书达理,每逢文王讲礼易,旦遇桀纣动干戈。”

    一声惊雷,满天惊鸟。

    轰天响起的雷声打断了赵俊彦的话,也把大家吓得一激灵。

    但赵俊彦不为所动,他只是提高了音量,用自己的话语声把随之而来的大雨声盖住。

    “十年苦读,一朝得中,按理说这孩子学了三年,还差得远。每个孩子的天分不同,学习的接受理解能力也不同。但总得能看得出长进。”赵俊彦向王义顺指了指赵德辉,说道,“可是您看看这孩子,他有长进么?学文、文学的不好,学武、武没有进境,就混了一身蛮力。我要真图他这身蛮力,在家摆些石杠子、石锁就得了,何苦还要再投入套房子,资助你们兴办这文武学堂?”

    赵俊彦的话,说的冰冷刺骨,让王义顺的后脖颈一个劲儿的冒凉气。

    钟先生身体孱弱,一直不愿说话。他的高烧尚未退去,烧的浑身乏力,没甚气力,即便拄着拐站在原地都颤巍巍的。

    钟芸看见自己的爷爷体力不支,顾不得擦去眼泪,赶忙上前搀扶。

    “再说说这老先生,钟先生!”赵俊彦看钟先生来了,用手点指,嘴里可不饶人,“这老先生自己有学问,不假,可是教的怎么样呢?圣人云,有教无类,可这老先生就给韩金镛一个人‘吃小灶’,除了韩金镛,你再给我找出第二个学有所成的孩子来?有么?”

    “唉,虽说是有教无类,但至少也要孺子可教啊!”钟先生听了赵俊彦的话,摇了摇头,他的面色苍白,不愿多讲。

    “有些孩子天性顽劣,接连三次戏弄老钟,这我也是知道的。如果不出我的所料,这始作俑者,怕也就是我这不成才的儿子!”赵俊彦说,“可我为什么给他送到学堂来?为什么给他送到私塾来?就是要让他成才,就是要让他有学问、懂礼仪。如今学无所成,究竟是该怪我们赵家、该怪我这孩子,还是该怪老师没能耐,没能教育好呢?”

    “你……你……”钟先生听了这话,浑身更加颤抖了,不知他是身子弱,还是生了气,“赵员外、赵老板、赵大人,亏你还是个有功名的人,你这是强词夺理啊!”

    “什么是强词夺理?强词夺理,必须也得占理才成!”赵俊彦说道,“孩子都是顽皮的,犯些错误,也能理解,关键看先生的教育。但校内因此就拉帮结派想要讨公道,这是理么?孩子们因此还要结盟,还因此要考虑出卖谁不出卖谁,这么大的孩子,心里应该想这些么?你说我强词夺理,我反倒要问问你,孩子交给你三年了,你到底教给他们些什么?他们如今这么顽劣,究竟是天性如此,还是你授课无方?”

    “皇天可鉴,厚土为证!”钟先生听了这话,昏黄的老眼有些迷离,他喘着粗气,头脑似乎已经难于运转,他无法辩论,只能凭空许愿,“我在这学堂三年,每日勤于教学,疏于经营,全身心、掏心窝子的学问,毫无保留的交给孩子们。到头来换来您这‘授课无方’四字评语……唉!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