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回 旧敌新友

    第61回 旧敌新友 (第1/3页)

    且说,在韩金镛一筹莫展之际,来了个小孩儿,这小孩儿看似是要给韩金镛死去的姐姐春妮儿料理丧事,可话里话外,却始终流露出对韩金镛的敌视。

    这让韩金镛有些摸不到头脑。

    又过了一顿饭的功夫,这小孩儿的哥哥抱着一大捧纸钱来了。

    “哦,是你们兄弟俩啊!”直到看到这小孩儿的哥哥,韩金镛这才闹明白,刚刚这小孩儿的埋怨,确实是事出有因。

    却说这兄弟俩是谁呢?

    这兄弟俩住在天津卫西郊的大寺边儿,是孤儿,父母暴病身亡,这兄弟俩自小吃百家饭长大,稍微有了点力气,便开始自食其力,自己养活自己,拾柴、打草,虽然说干的都是些下等的体力活,但只要每天赚的钱能买几个大馒头、大窝头,他俩就算饿不死。

    可是这俩兄弟,一来没有读过书,二来是在乡亲、邻里的冷眼中长大的,深谙这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所以哪儿的柴多,哪儿的猪草肥,他俩就霸占哪里,别的孩子但凡在打草时侵犯了他俩的地盘儿,他俩总要仗着自己下手狠、敢招呼,好好教训一下。

    当年,为了让韩金镛的师傅“大刀张老爷”张源入土为安,王义顺几乎倾尽所有,家境瞬间返贫。韩金镛为了贴补家用,只要有时间,就去打些猪草,喂养家里那几只猪崽。一来二去,便和这些穷人家的孩子有了些交情。

    这些穷人家的孩子,提起住在大寺旁的这俩兄弟,便有些怨恨,又都知道韩金镛是家传的把式,一来是诓骗韩金镛,二来也是为了让韩金镛给自己出口气,就把韩金镛引到了这兄弟俩霸占的野地。

    这兄弟俩当年,当然不知道韩金镛是谁啦。几句话不和,当场就要动手。是时,韩金镛习武时间尚且不长,可即便如此,凭着他秉异的天赋和家传武艺的小手段,还是把这兄弟俩打的够瞧。

    这兄弟俩倒明白“好汉不吃眼前亏”的道理,见状便与韩金镛和其他的穷苦孩子言和。但这俩孩子从此便跟韩金镛结下了梁子。总想找机会,给韩金镛暗地里下个绊子、或是趁着韩金镛不注意再把这面子找回来。

    可韩金镛痴心于学习,后来很少再出来打草贴补家用,即便再打草,也都是在家门口近处,再不往大寺这边来。久而久之,这事儿也就这么搁下了。

    是时,春妮儿的公公和男人已经葬身鱼腹,春妮儿仗着自己没裹脚,经常下农田劳作,听闻人言说这兄弟俩的悲惨境遇后,总是有机会就照顾一下,或是给他们几颗大红薯、或是给他们一袋子土豆,赶上家里老母鸡下了蛋,存下几颗也要分给这俩小兄弟。熟稔了之后,才知道原来这俩小兄弟和自己的亲弟弟有些离析。春妮儿把这层关系点破,这兄弟俩碍着春妮儿的面子,后来也再没寻思过找小金镛的麻烦。

    韩金镛与这兄弟俩陈情了许久,道破了过去的误会,在姐姐春妮儿的尸首面前重归于好,这不在紧要,自此还正式以兄弟相称。

    “我叫韩金镛!”韩金镛说道,“咱聊了这么长时间,还不知你们兄弟俩叫什么名字?”

    “我们哪有什么名字啊,父亲姓杜,我俩自有没了双亲,乡里街坊们喊我们杜大、杜二!”两兄弟里的哥哥说道。

    “那好,杜大、杜二,既然咱们之间已经没了误会,又都为了我姐姐的事儿聚在一起,那从今天起,我就和你们哥俩儿兄弟相称!”韩金镛说道,“却不知咱哥儿仨谁大、谁小?”

    “我今年周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