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回 正大光明

    第103回 正大光明 (第1/3页)

    许久未归,满心欢喜。韩长恩、韩金镛父子远远地看到自家宅院时,脸上甚至已经不自觉的带出了笑意。

    可就当他们抵近之时,却听到屋里传出了一阵阵的申斥声。

    这声音中有恐惧、有愤怒。

    韩金镛只道是家中有了不请自来的不速之客,心里怕又是赵家那爷俩儿来捣乱,赶忙一路飞跑,健步向前。

    到了家门口、推开大门的那一刹,却着实让他受了一大惊。

    一只黝黑的大老鼠,就突如其来的从他的双腿间钻过,飞一般的跑向了远处的荒郊田野。

    韩金镛这才知道,刚刚是母亲和钟芸正在驱赶耗子。

    见一个俊朗美少年站在眼前,身上自带着光晕,韩王氏闺名叫凤珠的母亲,三步并做两步走,来到近前,她看了又看,终于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钟芸,你看,是谁回来了!”韩王氏自己没想着和韩金镛亲近,却把这机会留给了钟芸。

    “娘,我爹也回来了!”韩金镛向身后指了指,“东家给我们批了个假,我们能在家里呆十五天!”

    “那敢情好!”韩王氏听了韩金镛这话,笑着点了点头,她把门口让开,让自己的丈夫和儿子进院。

    这家,早已经不是三年前韩长恩和韩金镛离去时的旧宅。

    韩长恩和韩金镛都不是有其他爱好的人,他俩品日里没什么开销,每月赚的钱,完完整整的都积攒下来,带回家里。三年来,家里就用这赚的钱重新整修了房子。

    过去的柴房不见了,全部都改建成了青砖的瓦房,冬暖夏凉。

    破柴火编制成的篱笆墙不见了,工人用砖头瓦砾垒成了院墙,又在外包上了泥胚子。

    三间南房是正房,堂屋在正中间,左边那间卧房是王义顺住,右边那间卧房是韩长恩和韩王氏住。

    西厢房原本是土坯垒成的临时居所,让钟先生和钟芸祖孙居住,现在也已经用砖瓦重新搭建。

    韩金镛已经接近成年,没法子再和父母睡在一起了。当年开春的时候,勤劳的韩王氏还特地着人盖起了东厢房,作为韩金镛自己的卧房。

    北侧没有盖房,韩王氏特别开垦了几拢田,种上了一些时令蔬菜,供一家人日常需用。

    听闻韩长恩和韩金镛父子回来了,平日里更多时间都在卧床的王义顺,一猛子坐了起来。这几日他思念外孙的情绪日盛,真没想到,想着想着,自己的孙伙计就回来了。

    连腿脚不灵便的钟先生,也一手扶墙一手拄拐杖出来相迎。

    韩长恩、韩金镛父子赶忙挨个见礼。

    “你回来了?路上累不累?”见韩金镛回来了,钟芸的脸上不自觉的泛起了一层薄薄的红晕,她微微一笑,肢体语言有些不自然,她伸手,替韩金镛掸了掸身上、裤上的土,拉着他进屋,说道,“我去给你们爷俩打盆水来,你们先洗洗涮涮,干净一下。”

    钟芸借故离开。

    “外公,娘,我回来了!”进了堂屋,韩金镛悠悠下拜,给他们行了大礼,这才再次起身,说道,“我有阵子没回来了,家里可还好啊?”

    “好得很,就是最近闹耗子,刚刚要长成的茄子,根都被那家伙给啃了!”韩王氏说道,“也不知这些耗子是哪里来的,不光啃咱家,谁家的庄稼它都去祸害一下!”

    “这倒不打紧,我问的是我外公、钟先生和您的身体怎么样?”韩金镛问道。

    “都挺好,都挺好,你外公自从天暖和了,咳喘病就轻了不少。钟先生除了腿脚不算灵便,身体也还硬朗。照顾这二老,主要靠钟芸,这孩子真勤快,真让我省心!”只消得两三句话,韩王氏便又把话题转到钟芸的身上,说至此处的时候,钟芸恰好端着铜盆进屋,听了这话,她脸上自然又是一层红晕。

    这事儿说起来,挺蹊跷的。

    有的人,天天打着油伞躲太阳,权且浑身上下黢黑,可有的人,怎么晒,身上也不变色。

    钟芸就是这样。她的脸色白皙,齿白唇红,不笑时是一幅严肃的表情,笑起来一边一个小酒窝,让人看起来就如同吃了一勺槐花蜜一样甜。

    可这白皙的皮肤,却让她每次脸红都格外显眼。

    听了韩王氏的夸赞,钟芸的羞赧之情更甚,她微微摇头:“伯母您还是别这么夸我了,家里大事小情都是您在操持,我只是给您搭把手,真没干多少事情。”

    “嗨,闺女,咱俩这儿吹捧个什么劲儿啊,他们爷俩儿刚赶路回来,肯定又渴又饿,快快快!给他们烧火、烧水做饭!”韩王氏招呼着。

    钟芸含笑,点点头向外就走。

    “韩金镛,还不快去给你芸姐帮忙!”王义顺在身旁笑着说道。

    “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