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回 月夜交锋

    第105回 月夜交锋 (第1/3页)

    原本睡意正浓,但突然之间被外公王义顺唤醒。韩金镛只道是自己睡过了时辰,可打开房门,才知道王义顺听到了风吹草动,估计是有不速之客前来刺探。

    听了外公王义顺的话,韩金镛迅疾穿戴整齐,他手持“僧王刀”,和外公一起走到庭院正当中。

    土坯墙的外面,果然有人走动时的戚戚促促声。

    “王老达官爷,久闻大名,一直未曾拜会,这几日闻听,您身体欠佳,但有个少年英雄,却是您的外孙,是经您手培养而出的。”墙外有人轻轻的说道,这话在韩金镛的耳中,不过是转了个圈儿,韩金镛听不清楚,但在王义顺的耳中,却字字清晰,“我耐不住性子,更耐不住心里这痒痒劲儿,今日特来拜访,还望您祖孙二人不吝赐教,为我指点一二。”

    墙外之人说罢此话,轻轻拂动身姿,想来片刻之功已经走远,可这个当口,一粒小的不能再小的石子,却隔着墙头被他扔了进来。

    王义顺未见石子,先闻风声,知道这石子虽然小,但从夹带的风声看来,带着十足的力道,因而不敢小觑。见这小石子向自家的窗口飞来,王义顺拔刀相挡。

    “叮”的一声,这小石子打在陨刀上,发出了清脆的响声。

    王义顺心里一惊,夜访自己之人,想来是有高明把式的练家子,否则,这小石子作为暗器,不会带有如此之大的力道。可这人也似乎不是想伤人,否则,他瞄准人便是,也不必瞄准窗。

    习武之人都有颗好强、争胜的心,王义顺被这石子一击,突然间心中凭生出一股豪迈之情。久未动武,今天在外孙面前,他好像又恢复了青春。

    “走,孩子,看看去!”王义顺轻声说道。

    韩金镛哪敢不从,可他听完了王义顺的话,抬头再看,王义顺的身子已经跃出了几丈之外。

    “等等我,外公!”韩金镛压低了嗓门,轻轻喊喝了一声,施展了高明的“鹿伏鹤行”的步法,追在了外公王义顺的身后。

    人老雄心在!

    王义顺虽然如今年事已高,但多年来打下的习武根基还在。他几步跑向前,想寻找夜访自己的人。朦胧月色中,他哪里看的清。

    这个节骨眼,韩金镛已经从他的身后赶上,超到了他的身前。

    “外公,人在那里!”韩金镛用手点指。

    王义顺定睛观瞧,发现果然有一个人影,佝偻着身姿,站在了胡同口。

    “追!”王义顺轻轻说道。

    王义顺脚底板攒力,发足向前追去。

    月黑风高,整个青凝侯村的村民都已经沉沉睡去。偶尔传来几只看家狗的叫声,不过是虚张声势。

    王义顺跑得极快,可无论他跑的再快,探访自己的人,依旧和他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这距离既没有拉大,也没有缩小。

    再往身边看,自己的外孙韩金镛却已经不再像孩提时代那样仰着头卯足劲跑。王义顺认得出,韩金镛如今已经养成了“鹿伏鹤行”的跑步姿势,不仅速度比自己更快,而且偷耳一听,即便是跑得再快,这孩子的呼吸不乱,气息绵长,却似乎已经具备了极强的内力。

    王义顺这才感到,即便在周斌义的身边做童儿,韩金镛这几年也已经有了长足的长进。周斌义已经给韩金镛打下了坚实的习武根基。

    如果说这国术的招式可以待人长成后再习学,那这内功的根基,非得从小培养。

    而听到韩金镛的呼吸,王义顺就基本可以判断的出,现在韩金镛的根基已经不在自己之下,自己几十年如一日的用功,如今已然被后生晚辈不费吹灰之力的超越。

    想到这里,王义顺既有些失落,又有些欣慰,更多的是一丝庆幸。如果这三年,韩金镛仍然跟在自己的身边,他是断然不会取得如此的进境。

    想到这一层,王义顺心里也就释然了。

    月亮挂高空。

    那人影,似乎是要把王义顺和韩金镛往过去祖孙俩练武的树林里领。

    这村子里的地形,王义顺和韩金镛祖孙确实已经烂熟于心,他俩断定那树林里终究是不会有埋伏的,于是果断跟紧。

    树林里的空地上,夜探王义顺的那人早已经站定。

    王义顺只道这人是个夜行之人,在朦胧的月色之下,却发现他穿了一袭蓝衣。

    “这位好汉,未曾请教,这深邃月夜,你夜访青凝侯村,要来访我王义顺,却又是为何啊?是敌是友,还望好汉您给个话、道个腕儿!”王义顺问道。

    “我访的是您,也是您的外孙,不过,就刚刚这一路跑来,外孙的能耐,或许已经欺了您这久已成名的老英雄啦!”这人倒不客气,他微微一笑,从怀中掏出个火摺子,吹了几口气,恰好有几个火星,这人把火摺子扔在地上,恰巧落在了之前准备好的柴火堆上。

    柴火堆慢慢燃烧了起来。

    借着火光,王义顺抬眼观瞧,发现这人自己从未谋面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