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回 匿影藏形

    第113回 匿影藏形 (第1/3页)

    新来的王德谦是天津卫南郊的人。他年岁与韩金镛相仿,个子高高的,长的也是精神足满,一股尚武的精神。相对于韩金镛的白皙干净,王德谦的皮肤自内而外的黝黑,透出一股田间地头才能捕捉到的野性。

    作为王德谦的大伯,当老喜把他推介给东家张汝霖的时候,东家自没提什么反对意见。但果如老喜所料,周斌义对这个身强力壮的小伙子没什么好感。

    “家里缺下人,招人录人的事情自然是老喜说了算,作为大宅院的官家,这事儿本就是他定,但我身边不缺使唤童儿了。虽说现在韩金镛已经成了我的徒弟,我身边缺了个使唤人,但这些年我在张宅,就没用过使唤人。”周斌义说道,“我收韩金镛,本就是惦记历练一下他,有机会收他为徒。可徒弟不在多,一个顶十个,有了韩金镛,我谁也不用了!”

    在周斌义这里,老喜吃了闭门羹,但好在东家点了头,王德谦就留在了张宅,劈柴生火、扫地浇花、打更看夜,什么杂活儿都干,算是张宅的一个小厮,也就是下人中级别最低的那一类,月前只有八千银子,还得由老喜代收,直接交回家里管辖。

    要说,这王德谦人还真不错,眼里活分,干活麻利,手脚勤快,说话嘴还甜,可唯独一点,让韩金镛始终加了个提防。这王德谦双眼的眼神中,透出了一股狡黠,看人习惯直视,一说话就挑着嘴角笑,笑容中却遮掩了他内心深处的油滑,这种油滑,非得是习惯了在赌局上虚张声势的人,才能表现出的。但对于尚未成年的王德谦而言,这份超出同龄人的狡黠,却让韩金镛多多少少有些不爽。纵然王德谦有意亲近、主动结交,韩金镛仍然保持这不卑不亢、若即若离、不冷不热的态度,似是拒之于千里之外。

    韩金镛的这个态度,同在张宅做事的父亲韩长恩没有发觉,周斌义虽然察觉了,但不放在心上,却唯独是张海萍,有些看不过眼。

    “我说韩金镛,都是从乡下来的,算起来都是穷哥们儿,就算你现在小小的发达了,成了我家教师爷的亲传弟子,对待下人,对待王德谦,也不该是这般傲慢的态度啊!”一日午后,韩金镛正在“扎马”,早早放学的张海萍见父亲有事外出,调皮的来到了教师爷跨院,凑在了韩金镛身边说到。

    “你不懂!”韩金镛依旧双肩各挑一桶水,水桶甚是沉重,但如今韩金镛却已经适应了这负重,感觉游刃有余,他蓄起一口丹田气,对张海萍说道,“人和人之间不是生来就亲近的,我和王德谦不是同类人,他做他的工,我干我的活儿,自不相扰。更何况,古语有云‘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我和他保持着这个距离,还是挺好的!”

    “嗬!韩金镛,你小子能耐了啊!”张海萍听了韩金镛这话,作势假嗔,她微微皱起眉头,说道,“你这话里有话,我看你的意思是说,咱俩是小人之交,对不对?”

    韩金镛有张汝霖的态度做后盾,知道即便开罪了张海萍,也不会在张汝霖那边落埋怨,有恃无恐、懒得解释,他抬起眼皮看了张海萍一眼,他没有说话,心里却有些慌张。

    是时,虽大清已至陌路,渐呈衰败之势,外洋文化广泛侵入,但反应在寻常百姓家,却没甚影响。大家依旧是该种田的种田、该做工的做工,男丁蓄发编辫,女人裹脚不迈大门,婚丧嫁娶遵循老传统,衣衫穿着遵循古制。

    可今天,张海萍却换上了一身西洋人的衣衫,这衣衫外黑、内白,张海萍还特别在衬里的领口,系上了一条粉红色的蝴蝶结,她身着修身的长裤,脚腕口露出洁白的袜子,一双牛皮鞋擦的又黑又亮。强烈的色彩反差,让韩金镛看起来有些炫目耀眼。

    “看什么看?”张海萍见韩金镛看自己有些出神,心里有些小小的得意,她右手在韩金镛的眼前晃了一晃,“你如此盯着我看,眼珠都不带转,小心被我爹发现,打你板子!”

    “你这穿的是什么啊……”韩金镛轻轻吐气,缓缓说道,“这衣服,也太……太……太……”

    “太什么啊?你可知道,现在美利坚、德意志、英吉利的大街小巷,名媛出门时,都是这幅打扮,这叫摩登!”人面桃花别样红,张海萍笑了,这一笑,她的脸颊呈现出一丝绯红,几种颜色搭配在一起,确实是好看至极。

    “摩登,我不懂,我只知道要是你爹看到你这幅打扮,非得生气不可!”韩金镛说。

    “他?他才不会生气,这衣服是他请专门的裁缝,上门量体裁衣,专门给我定做的。他说,这光景,还守着私塾念之乎者也已经行不通了,人若想发达,非得多接触些西学,融入西方的圈子里。”张海萍说道,“你要想融入西方的圈子,就非得按照西方人的脑子思考,按照西方人的审美穿着,如今不但我有了一身这西洋服饰,连我爹都做了一身西装,有机会你也看看去!”

    韩金镛无法想象,微微有些发胖,头上的辫子有些花白的张汝霖,穿上类似的西洋服饰,会是一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