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回 订生死盟

    第163回 订生死盟 (第1/3页)

    公园1895年,大清光绪二十一年。时年,看似沉睡的大清王朝,实则已经进入了深度昏迷状态。纵然有少数豪杰并起,不过是这昏迷将死之人的正常神经反射而已。

    尽管早在同治十一年,英国商人便已经在沪创办出中国第一份由中国人执笔、具有现代意义的报纸《申报》。但

    此时的三亿六千四百五十万大清子民,仍然更多是在靠口耳相传,传递着消息。

    纵然先锋如韩金镛,仍然身处于闭塞之中。

    茶馆、酒肆里的消息,往往经人断章取义、夸张加工,不足一信;而朝廷下来的布告,往往又报喜不报忧,仅为展现“大国雍容”,对丢面子、失国体之事一概不提。

    所以,当韩金镛向张德成问及多年来世道的变迁时,张德成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孩子,你想从哪里开始听起?”张德成向韩金镛问道。

    “从乱象之始说起!”韩金镛答言。

    “乱象之始?那时候还没有我,当然,也没有你!”张德成摇摇头,面露一丝无奈,说道,“嘉庆年间,英吉利的东印度公司,开始大量向华贩卖鸭片。是时,虽有朝廷的禁令,但鸭片之毒屡禁不绝,吸食者、成瘾者甚多。道光十八年,有朝廷令,命钦差大臣林公则徐,赴粤禁烟。道光十九年正月,元抚公抵达广州,经深度交锋,最终挫败英吉利驻华商务监督义律,查拿英国鸭片贩子颠地,收缴巨额鸭片,并在虎门销烟。未曾想,此举引发英吉利不满,洋人派出远征军与华正式开战。大清水师的木战船,岂是英吉利铁甲船的对手,因而丧失了制海权。溃败后,于道光二十二年,在南京静海寺与英吉利议约,决定割香港岛给英吉利,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通商,赔偿白银两千一百万两,并在税费、交易、领事裁判等方面享决断。”

    “这我有些耳闻,但当时还主要在南七省活动,很少涉足北六省。真正令洋人北上的,是随后的与英法联军的战役!”周斌义说道,“那时我还是小孩儿,多多少少有些印象,是时,京城、天津卫和直隶地区哀鸿遍野、饿殍遍地,我也是有幸才捡回一条性命!”

    “是,没错,那是咸丰六年的事情,是时,英吉利随便找了个‘抓海盗’的借口,又兴水师攻入广州;法兰西也借着马赖神甫在广西被杀之事兴兵。英法因此组成联军,于咸丰七年攻陷南京,咸丰八年,又在沙俄和美利坚的支持下,奇袭大沽口。咸丰八年,大沽海战,大清守军提督史荣椿曾英勇杀敌,取得阶段胜利,但却引得洋人更大规模攻击,并于咸丰九年攻陷天津卫、攻入北京城,老佛爷和小皇帝离京避祸,洋人一把大火烧毁了圆明园,抢尽了天下的奇珍异宝。”张德成说道此处,捶胸顿足,他说,“此后,洋人既然已经取胜,遂与大清议和。时年,有沙俄武力胁迫大清守将奕山签订瑷珲条约,把关外一百二十多万里的国土让给了沙俄;又有英法代表,先后分别在天津、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