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回 不言自明

    第180回 不言自明 (第1/3页)

    三次遇险,冯吉庆三次把“温凉玉”示之于人,为的是让大家看到“温凉玉”安然无恙。

    可韩金镛听了这期间的对话和介绍,却发现了其中的蹊跷。在李存义和张占魁尚未发问、尚云祥脑子尚未转过来的时候,已经急匆匆的发问,说道:“我认为,冥冥之中,好像有人故意让您打开这一百二十八道机关消息的精密锁头,只为让您把‘温凉玉’示于众人,为的就是让您告诉大家,这‘温凉玉’仍然未被盗走,为的就是,让贼人始终对这‘温凉玉’保有足够的饥渴!”

    听了这话,冯吉庆自己深深倒吸了一口凉气。

    “实不相瞒,这位少侠客,经历了多日连续不断的过堂和用刑,我心里也暗暗的有这么一个想法,只是缺少事实和证据的佐证!”冯吉庆说道,“你这话不假,可是,有什么证据能够确定你说的是真的呢?你觉得,谁会这么做?”

    “那还要先请您跟咱们说说,您这所谓的保镖途中,第三次遇险,究竟具体发生了什么事情?”韩金镛问道。

    “简单的说,第三次出事是在新乡,就在黄河渡口的边上,算起来,此地是山西、山东和直隶的交界处,筑堤治理水患要占用农田,三省的百姓为了占用谁家的农田打的不可开交,因此有了群斗的势头。这其中,以山东和直隶的农民,矛盾最盛,我们经过之时,眼睁睁的,两省的百姓就要产生械斗。而此时,两省的官员又孱弱无能,无法控制百姓,我们只能出手相助!”冯吉庆说道,“为了确保这械斗不会发生,我不得不抽刀出鞘,斩了其中几个事主祸头,这才安稳住人心,却发现,这事情其实被别有用心之人怂恿鼓动的!”

    “你是怎么发现其中这机缘巧合的?”张占魁问道。

    “因为,如果是自发的矛盾,那一言两语往往难以化解;如果是被别有用心之人怂恿鼓动的,只需擒贼先擒王,让更多人见到鲜血,然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疏解,大家自然会明白其中的道理。”冯吉庆说道,“更何况,这治理黄河水患,本就是有利于山西、直隶、山东的大事,各省百姓都会从中获益,因此胡闹,反倒有些没有远见了。各省、各县、各村的士绅,这点道理实际上还是明白的。无论是谁,也无法对抗天灾,但制止人祸却简单的很!”

    “冯大人,您自己所言这途中遭遇的三险,已然明白的很,事已至此,还需要我们把其中的道理讲的更明白么?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当事则迷、旁观者清,这事情其实简单的很。您的意念只不过被锢在原地,因而没有发现其中的蹊跷。其实,这蹊跷就在眼前,稍加分析,便能得出结论!”韩金镛听到此处,微微含笑的摇了摇头,说道,“这道理是显而易见、不言自明的!”

    “少侠客,您的意思是什么?”冯吉庆听了韩金镛的话,若有所思却又不知从何处想起,只能试探的如此问道。

    “您且姑且想一想,深深的发觉记忆深处的每一个蛛丝马迹,好好的想一想,这途中遭遇的三次所谓的‘险境’,其中的当事人,与您头一次在南阳初遇的那一伙江湖人,是不是有类似之处?”韩金镛问道。

    韩金镛的话,令冯吉庆虎躯一震,纵然是他浑身伤痕累累,此刻也顾不得周身疼痛。

    张占魁和李存义却各自欣慰的点了点头,赞成韩金镛此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