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回 七星龙泉

    第182回 七星龙泉 (第1/3页)

    国之名仕、国之栋梁,以文武两科为主。武在安邦、文在治国,这文武两科缺一不可。闻道先后、术业专攻,文官在学识渊博、武官在手段高超。先安邦而后治国,这样的先后顺序,在中华历史的长河中延续了五千年。在那个技术尚未发达的年代,火器是奢求,开疆拓土,主要还是要靠冷兵器。

    中国的冷兵器中,最有名的,就是这把“龙渊剑”。相传,两千六百多年前,春秋战国时期,瓯江流域生活着的闽族匠人中,出现一奇人,名为欧冶子。他生时,恰逢东周列国纷争,楚吞长江以南四十五路诸侯,成就一番霸业。是时,欧冶子在舅舅身边学会了冶金之术,开始尝试冶铸锄头、斧子等生产工具,因其拥有非凡的智慧、肯动脑筋,又身体强健、吃苦耐劳,很快便发现了柔软的铜与坚硬的铁之间的区别,但熔炼生铁成为难题。为此,他收徒干将,开凿茨山,放出山中溪水,引至铸剑炉旁排列如同“北斗七星”星象一般的七个水池中,是名“七星池”,在此淬火,铸造出第一把铁剑,剑身刚柔并济、剑体锋利、剑尖自带寒光,俯视此剑,如同登高山而下望深渊,飘渺而深邃仿佛有巨龙盤卧,因而得名“七星龙渊剑”,楚王佩戴之。

    而后,欧冶子又与高足干将,铸造出另外两柄绝世神兵,一曰“工步”、一曰“太阿”,此两剑与“七星龙渊”并称于世,堪称春秋战国三大神兵。

    时光荏苒,“工步”“太阿”两剑已经湮没于江湖,唯独“七星龙渊剑”,一路流传下来。相传,此剑秦王佩过、刘邦佩过,而后几经流转,到了唐高祖李渊手中。因剑名“龙渊”犯忌,李渊将“七星龙渊剑”改名为“七星龙泉剑”,并在死前,将此剑传于次子李世民。李世民持此剑成就一番伟业,即为“唐太宗”。

    相传,李世民死后,“龙泉剑”随其一同下葬,从此与江湖无缘。

    ……

    听了岑旭岑远志的话,韩金镛默默的想着,他的思绪瞬间就到了曾经读过的史书中,想起了二十四史中有关“龙泉剑”的名篇。

    “师父!”韩金镛往张占魁的身边凑了凑,他看了看张占魁、又看了看李存义,自己这张年轻的脸,却朝向了岑旭,说道,“史书上有记载,甭管是‘七星龙泉剑’、还是‘七星龙渊剑’,早就应该湮没了啊。这剑不会轻而易举的重现江湖!”

    “你们从哪里找来的这个孩子?这孩子懂得还真不少!可是,他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其三!”岑旭说道,“你读过的史书,是正史,正史给你看的,都是历朝历代君王想要给你看的内容,那些御史即便再胆大,也鲜会记录有悖于君上、有悖于朝廷的事情的!这‘七星龙泉剑’随李世民下葬是真,可是七百年后重出江湖,也是真!如果不是因为这个,我也不可能得到这把宝兵刃!”

    “这是何时的事情?这又是哪里的事情?”听了岑旭的话,李存义有意追问,他说,“这‘七星龙渊剑’,现在又在哪里?”

    “嘿嘿!那把剑现在我心里,具体存放的地点,只有我一人知道,现在我身陷囹圄,那剑江湖中众人觊觎许久,若说出来,岂不再在江湖中引起纷争!”岑旭说道,“但我是从何处得来这把‘七星龙渊剑’,倒是可以和你们说一说!要知道,历朝历代,仿造‘七星龙渊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