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回 义理服人

    第200回 义理服人 (第1/3页)

    如果说,螳螂拳是华夏诸门技艺中最阴损的一路,或许有失偏颇;但如果说,螳螂拳是杀伤力最强的,毙敌最快的,绝不为过。

    在江湖中行得久了,武师们都怵头与螳螂门的练家子过招。

    螳螂拳,中华最著名的武术拳种之一,创始者是山东人,故而有“山东四大名拳之一”的说法。这拳法,源自螳螂捕蝉之动静,有高人取其神态,赋其阴阳、刚柔虚实之理,施以上下、左右、前后、进退之法,十八家手段于一体。应用起来,讲究“不刁不打,一刁就打,一打几下”的连环进攻套路,拳诀十二字,为“勾”“搂”“踩”“挂”“黏”“沾”“贴”“靠”“刁”“进”“崩”“打”,唯快不破,勇猛顽强、斩钉截铁、勇往直前,讲究快而不乱、刚而不僵、柔而不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长长短短、轻轻重重,让对手真假难辨、避之不及。

    孙作钊虽然年迈,但大半生习练此拳,虽自说用的是“梅花螳螂拳”,但实际上“梅花螳螂拳”“七星螳螂拳”“六合螳螂拳”早已经融会贯通,兼具了“梅花螳螂拳”的刚猛,“七星螳螂拳”的多变与“六合螳螂拳”的严谨。为了在遭遇强敌的时候,增加自己的获胜砝码,孙作钊还专门拜名师、访高友,多掌握了一些技艺,在习练外功的同时辅之以铁砂掌,习练内功时兼修罗汉功,他这套“螳螂拳”可以说是罕逢敌手,已至登峰造极的境地。

    话说到这里,既然孙作钊这“螳螂拳”练的登峰造极,为何知此信息的人却甚少呢?即便是视孙作钊为强敌,最了解孙作钊的许敬杨,在与李存义、张占魁、尚云祥和韩金镛沟通的时候,也只是说“孙作钊有几个功夫了得的手下”,却没有提孙作钊自己功夫了得?

    这盖是因为,一来,孙作钊年轻时恃此拳法,争强好胜且下手颇为老辣,罕有对手能生还,知此拳法厉害之人,皆被孙作钊送往九泉;二来,近年来,孙作钊日渐衰老,已经有了恻隐之心,更明白了“推己及人”的道理,不愿再枉杀一人,自然也就不再用这招数,更何况,孙作钊近年来已经手下众多,党羽遍布,也用不着自己出手了。

    所以,即便今日在屏风后,听韩金镛得便宜卖乖,几次三番的戏耍,决意与韩金镛动武分个高下的时候,孙作钊也绝对没想朝韩金镛下杀手。他只是想给这目中无人的小青年一个教训,让他明白“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让他知道,漕帮不是这么好欺负的,便也就行了。

    哪知,今日“是非只因多开,烦恼皆因强出头”,孙作钊栽了大跟头。

    当韩金镛口中报招“白蛇吐信”,却使出了“仙人指路”的笨把式时,孙作钊有十成、一百成、成千上万成自信,能把韩金镛打倒。

    却哪知,韩金镛硬生生的收势,站在了原地,只恶狠狠的指着孙作钊身后,斥责孙作钊以多欺少。

    孙作钊只道,陈玉鲲果真是要帮自己揍这个小青年,盲目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