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回 真凶实犯

    第209回 真凶实犯 (第1/3页)

    清末,原本就是华夏五千年最大的乱世之一。一伙强盗匪徒,如果占山为王、落草为寇,发展多年仍然没被官军查抄打掉,逃不出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是这伙子人马虽说是土匪,但纪律严明,自耕自种有自己的出产生意,与乡邻秋毫无犯,不仅秋毫无犯,而且还得能时不时地劫富济贫,接济一下附近的穷人,在穷苦乡亲之间落下个好名声。发展至此,这伙子人马便得了民心民意。老百姓非但不会怕他们,还会保着他们,护着他们,官府来查抄的时候,主动给他们送信,让他们有个准备。

    第二种情况,是这伙子人马从根儿底就是土匪,而且是巨匪,属于不见棺材不落泪的巨匪。平日里干的是雁过拔毛的生意,甭管是穷人富人,甭管是平民还是官兵,都要抢上一抢,之所以不会被官兵、官军打掉,主要是因为势力太过壮大,地方官员也就默许了他们的存在,或者是那这伙子人没有办法。

    “抱犊崮”发展起来的这伙子匪人,前期一定是第一种情况,凭借的是个好名声,才能在这黄河畔落稳脚、扎稳根,这当家人虽说堕落为匪,但一定是个老实、厚道又讲义气的山大王;但随着这伙人的势力越来越大,难不成里面出来几个愿意生事的歹人,他们蒙蔽了这“山大王”的双眼,欺上瞒下,干的却是截然不同的营生,这也就难保,会出现“军师”那一号的人物,更难保,“军师”会纵容自己的手下为虎作伥、狐假虎威,打着“抱犊崮”的旗号,去干伤天害理的事情。

    但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江湖存在的意义在哪里?凭什么都是习武之人,有人能担个“侠客”的名字,有的人却只能是“恶徒”,就在于这习武之人的心是向善还是向恶了。为非作歹的人之所以得不到好下场,恰恰是因为“侠客”的存在、“侠客”的惩戒。

    且说,当得知这“军师”手下,为非作歹之人,正是吴小牛的时候,李存义、张占魁、尚云祥和韩金镛师徒四人,一下子来了精神。黄河畔这小小的临城县,虽说不大,少说也要大几千人。方圆几百里,真要是想在这里访查到吴小牛,无异于是大海里捞针。如今,吴小牛的身影就在附近晃荡,而且有了这老者和壮汉父子重要的线索,原本看不到前路的案情,一下子变得清晰了。

    “我说,老丈,这位壮士!”话说到这里,李存义对待这伙子贼人的称呼都变了,“你们说的这吴小牛,我们也在访他,访了许久而不得。如果您提供的这消息是真的,他果真在临城县现身的话,那您可就是帮了我们的大忙了!却不知,您说的这厮,是不是……”

    李存义一边说,一边用手捂住了自己的一只眼,问道。

    “没错,他脸上有胎记,看起来像是被人一拳揍在了眼眶上,打了个鼻青眼肿!”这壮汉兀自说道,“说实话,我们一直与‘抱犊崮’的老大有个神交,这些年井水不犯河水。这次吴小牛胆敢欺负到我们的头上,便是与我们为仇作对了。对付‘抱犊崮’,我们没有这么大的力量,但要说是对付他吴小牛,我们早就有了这心思。却不知,你们准备怎么下手啊!”

    “怎么下手还没想,但至少要先找到这吴小牛的下落才行!”张占魁答道。

    “那还不好办!”这壮汉说道,“我们一直留意着他呢!据说,这些日子他给那‘军师’跑腿,去杭州采买茶叶去了,我算了算日子,应该就这几天回来。但凡他回来上山,肯定会经过这里,咱就在这里等着,肯定没错!”

    “怎么,这‘抱犊崮’的‘军师’如此金贵,喝茶都得去杭州买?”张占魁听了这话,微微蹙了蹙眉头,说道,“不是说这‘抱犊崮’也挺穷么?”

    “做的案子多了,哪还穷啊?尤其是那‘军师’,更是骄奢淫逸,特别会享福!”壮汉说道,“他喝茶要从杭州采买,倒不是新鲜事!只是恨啊,恨他手里那些买茶的钱,肯定有从穷苦人家搜刮来的!”

    “哼!如此说来,这案子我们要问,这事情我们还真要管一管了!”张占魁答言。

    “这位英雄,小老儿有个不情之请!”老人听了张占魁这话,双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