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回 阴损下作

    第211回 阴损下作 (第1/3页)

    李存义、张占魁、尚云祥和韩金镛师徒四人是在天津卫决定要接这“温凉玉”一案的,他们选的胯下坐骑,可有不少讲究。

    按理说,这行远路,要找的是耐力更好的马,可耐力好的马,冲锋时跑不快,不兑英雄的脾气。冲刺速度快的马,是战马,往往耐力又不是特别好,而且战马往往是烈马,或多或少都有个小脾气,一般人难以驯服。

    可李存义、张占魁、尚云祥和韩金镛师徒四人,出发之前选的坐骑,却是出了名的良骑。传奇志异的书中经常描写,说一匹宝马良驹“日行一千夜走八百”,这个夸张意味实在是重。但快马加鞭的状态下,师徒四人这四匹宝马,一天一夜走上个二三百里路,自然还是没有问题的。

    可纵然是如此,这马连续赶了多日的路,横跨了华北、华中多省,一直未得好好休息,吃的饲料最好不过是得月楼那大饭铺里准备的大路货,没吃到精饲料,已经累的有些发瘦,双眼的目光也有些游离,透出了一股疲态。

    但自从抵达临城县,照顾这四批坐骑的任务,便落在了石玉梅的身上。师徒四人有的是钱,石玉梅直接跟店小二要求,包下了一半的马厩,就让这四匹马休息。每日早晚两餐,夜里还有一顿夜料,早餐是石玉梅特地请小孩儿们打来的带着露珠的青草,晚餐是麸子、小米、高粱秆子打碎拌在一起,还有一顿夜料,是豆饼和香油。头一天、第二天,连着吃了六顿饱饭,喝的水是临城县外一眼深井打来的井水,这四匹马的精神劲儿焕然一新。浑身上下的皮毛,就跟要往外趟油一样这么光亮,两只大眼睛炯炯有神,一打响鼻“稀溜溜”不像是马倒像是麒麟貔貅。店小二接待南来北往的客是见多识广,见过的官商无数,可见了这四匹马,打心眼儿里挑大拇指赞成,一是赞成宝马配英雄,能骑这四匹马的,想必是了不起的人物;二是赞成石玉梅会照顾马,这四匹马刚来的时候累的都有些脱相了,但不过两个昼夜的时间,现下这四匹马完全就换了个模样。

    所以,当那壮汉一路风尘仆仆跑到馆驿前来送信之后,当老少英雄纷纷上马扬鞭之时,这四匹马一到街面上,先引起了人群一阵骚动。

    要说,甭管是寻常百姓,还是官面地头上的任务,见这马,便识英雄,听这马蹄声、见这马的激灵劲儿,由衷的赞叹,知道这四匹马一旦跑起来,肯定是浑身带风,于是自发的就往路两边避开,让出了供宝马驰骋的甬道。

    路途已然通衢,壮汉送来的信息清晰无比,这爷儿四个还等什么啊!他们好歹和那壮汉交流了几句,问清了大概方向,策马上前。

    这马儿吃饱了料、饮足了水,精神头也上来了,见主人举起马鞭,心里明白这是让自己快点跑,不用抽打便知奋蹄,一溜烟的便向前,一边跑一边打着响鼻,如同打雷一样。

    从临城县的东门到馆驿,寻常人歩撵,要花些时间,全力跑来,也得一顿饭的功夫,此刻骑马,不到一袋烟的时间,竟然已经可以远远的看到城门。

    到了城门要下马通过,这规矩,师徒四人还是懂得的。

    距离城门还有不到一里的路程,他们纷纷下马,牵住马缰绳,脚下的步点却越走越快。

    “和字,慢走两步!”有人操着一口江湖话,在不远处呼唤。

    韩金镛不望,只听这声音,便知说话的是之前夜里那老人,壮汉的父亲。

    “老先生,怎么?”韩金镛抚了抚马的脖鬃,让它停步。

    “诸位,借一步讲话!”老人用手一指,把师徒四人反而引向了胡同深处。

    “老人家,拖不得,再拖,那吴小牛就走远了!”尚云祥有些着急,轻声对这老人说道。

    “可是你们就这么盲目的追,知道该走哪条路么?”老人知道这师徒四人心急,赶忙凑上前,小声说道,“我把这出东门之后的路径给你们画一下,你们马上就明白,磨刀不误砍柴工,你们这几匹坐骑着实的是快马,有这马,用不了多长时间就能撵上他!”

    老人一边说,一边蹲在了街边,他随手从地上捡起根树杈,招呼四师徒围拢在他身旁。

    “老人家,接下来,我们该怎么追?”张占魁问道。

    “您看!”老人在地上边画边说,“出了东门,只有一条大道通衢,但行不足十里,便是个分岔路,这两岔路一条是大道,是官道,平坦宽阔,但要想抵达‘抱犊崮’,要远上二十多里。另一条道是小道,虽说狭窄崎岖,但走小路更近,不需要绕路便能直达。”

    “那吴小牛走的是哪条路?”李存义问道。

    “我见吴小牛时,是他刚下船的时候,是时有俩脚夫肩挑重担,跟在他的后面,担子里装的是茶叶,想来他们不会歩撵走着百十里路。”老人说道,“分岔路口有不少等买卖的生意人,他吴小牛到了那里,或者是图逍遥雇一乘小轿,或者是图便捷包一辆牲口拉的轿车。若是包轿车,他肯定是走官道,若是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