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回 秉笔直书

    第222回 秉笔直书 (第1/3页)

    江湖中人,往往视“水泊梁山”上的各路英豪为翘楚。

    对于被逼无奈而上山为贼为寇的人而言,能够到了“占山为王”的程度,显然便已经到了极致。

    如果已经已经到了极致,还能够把自己的“分赃聚义厅”装点的更体面些,那就如同到了另一个极致。

    常四闯为了达到这另一个层次,抵达另一个“极致”,显然是煞费苦心。

    他带这李存义、张占魁和尚云祥、韩金镛抵达后堂后,随即分宾主落座。

    “没想到,常山主不仅好武,还喜文!”张占魁见了这后堂的布置,不自禁的说道。

    “哪里哪里,沽名钓誉尔!”常四闯为显谦虚,故意说道。

    但这后堂的景致,却骗不得人。

    韩金镛四下望之,后堂墙上悬挂着的这一幅画,吸引了他最多的目光。

    画上的,是一匹下山虎。这虎,虎目圆睁,虎尾倒竖,一身斑斓的虎皮,正跃跃欲试。

    画中表现出的,是一匹虎,没表现出的,却是这虎下山的意图。

    但看这虎的姿态,观者却必然能够端详出一二。显然,这虎是下山捕猎,否则不会有如此矍铄的精神。

    更让韩金镛感到惊奇的,是这“下山虎”两侧的一副对联。

    上联书:“猛山主走南走北镇东镇西”。

    下联书:“好英雄闯天闯地盖阴盖阳”。

    横批书:“天下无敌”。

    这副对联,单论对仗,算得上工整,虽然有些大俗,但在这山贼的窝子里,有这程度已经算得上是大雅。

    但若论这对联的字体,却算得上是好字。

    “噫!好字!”韩金镛看着这书法,已至目不转睛的程度。

    “哦?少侠客,难不成你懂得书法?”常四闯问道,“你看对联、看着书法这如何?”

    “嗯,对联的对仗工整,但令人赞叹的程度,却远不及这书写对联之人!”韩金镛说罢此话,目光投向了常四闯。

    常四闯听了韩金镛的话,却显现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尴尬。

    “如果我说错了,还望山主海涵!”韩金镛又说。

    “哪里哪里,少侠客说的句句在理!”常四闯说道,“这后堂的对联,往往有‘明志’的意味。毕竟,来投奔我的穷苦人家,几乎全都是大字不识几个的,所以,我把这对联构思的直白一些,甚至白话一些,他们才能明白其中含义。”

    “哦,那么说,这对联是您自己对的?”韩金镛问道,“走南走北镇东镇西,闯天闯地盖阴盖阳,这上下联中的隐身含义,恰恰暗合了您‘四闯’之名啊!”

    “少侠客果然厉害,但实不相瞒,是先有的这对联,后有的我‘四闯’之名,我本不叫‘常四闯’,但因为这对联,山上的兄弟笑谈,这才叫我‘常四闯’,他们这么叫我,无非也是要震一震‘抱犊崮’的声威!”常四闯说道,“我不藏着掖着,跟你们交个实底,我本名不叫‘常四闯’,而叫‘常思德’,是南直隶凤阳府人!”

    “南直隶凤阳府常氏人家?”韩金镛听了这话,来了精神,他向自己的师父、师伯和师哥笑了笑,又问道,“这么说,常山主,我且得问您一句了,您祖上……”

    “没错!少侠客你猜对了!”常四闯说道,“我族谱上写的清楚明白,我的祖先常伯仁,号燕衡,行伍之中有个名儿,是‘常遇春’,前朝的开国元勋!到我这一辈子,已经接近第八十代了,但我是旁亲!”

    “即便如此,山主是忠良之后,忠良之后啊!”李存义听了这话,抱拳拱手示意。

    “谈不上忠良,只能说是一朝天子一朝臣而已。我家原本就在南直隶,可是自从大清定鼎以来,因为我祖上的这些渊源,便被地方上好生欺压。”常四闯说道,“以至于到我这儿,好容易十年寒窗苦读,考取了些功名,却因祖上的关系得不到录用,只能赋闲在家。空有报国志,手无寸战功,家境越来越差,再加上地主富户的欺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