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回 少不更事

    第233回 少不更事 (第1/3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对二十岁出头的韩金镛而言,弱冠时先读书先学文,还让他的思维方式,与一般的武夫有所不同。

    少了些许的狂妄、骄横,而更多的是谦卑和沉稳。

    韩金镛相比同龄人,甚至是比他年长许多的武夫,都有更深的城府。

    在这一点上,连韩王氏也看在眼中、明在心上,否则,她也不会对韩金镛格外的放心。

    但此次张德成之约,在其母韩王氏看来,韩金镛想的却不周全了。

    尤其是在她得知了儿子此次赴约的全过程之后。

    待得韩金镛说罢,韩王氏说道:“唉,孩子啊,咱糊涂了!这事儿,咱想的还是不周全!”

    这一句,已经让韩金镛的心,跌落至万丈谷底。

    韩金镛有言在先,即便母亲不同意,自己偷着、藏着、掖着,也要加入到抗击外夷的斗争中。

    可是,能不能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对一个年轻的武者而言,却又有莫大的意义。

    “娘,您反悔了?”韩金镛问道。

    “怎会反悔!”韩王氏若有所思,她有些迟疑的摇摇头,“我只是有些担忧、嘀咕!”

    “问题出在哪里?”韩金镛再问。

    “问题出在,有个人没到!”韩王氏说道,“孩子,我问你,你师父呢?若论武,在天津卫能和李存义并驾齐驱的,张占魁算得上数。为什么李存义邀请你,却不邀请你师父?你师父在哪里?”

    这话,戳在了韩金镛心窝中,毕竟,这个问题,在韩金镛的心中也有个疙瘩。即便母亲不提,自己找机会,也要问问张占魁。

    “我知道,现下,李存义与张占魁都在教你能耐,论起来,李存义和张占魁都是你的师父!可是,咱结交李存义,毕竟是通过张占魁的关系。况且,只有张占魁是经引、保、代,跟你做了仪式的师父。这么重要的场合,这么重要的决定,你做出之间却没问问你师父,这确实是有些失礼!”韩王氏说道,“江湖中事,只有江湖中人才能看清;挚友之事,只有挚友之间才能看清。为什么这么重要的场合,李存义不邀请张占魁一同参加,却邀请了你?你真正的师父对此又持什么样的态度?他对你参与此事又持什么样的态度?你既然拜在了张占魁的名下,便不能越过他的意见办事。否则,这便是对张老师的不恭,是对张老师的不敬,更是你为人徒弟,对师父的不孝!”

    “娘,您教训的是!”韩金镛听了母亲的这一番话,心里服服帖帖。

    “刚刚你跟我提及此事,提及了李存义,我心想他们结拜兄弟俩,李不离张,张不离李,必定是同往的!”韩王氏说道,“所以始终觉得,这场合里应该有他,因此也才没有对此持有异议。但听你之言,张占魁老师并不在此列。我知道他最近没有出门,就在天津卫。以张、李你两位老师的关系,他在津而不赴会,定然是还有其他的想法。”

    “唔唔唔!”韩金镛听了母亲之言,信服的不能再信服。

    “干脆这样吧,天色还早,你吃了午饭,也不饿了,现在,你就出发,找你师父去!”韩王氏说道,“你自己有你自己的主意。娘的意见,你也已经知道了。现在,你就去把这前因后果、前后经历都说给你师父听。问问你师父,这事儿究竟应该怎么应对,应该怎么解决。问问他对此持一个什么态度。”

    “娘,我师父入伙还好办,如果,我师父没入伙呢?如果,我师父不让我参合这事儿呢?”韩金镛问道。

    “那……那……那是听你师父的,还是听你自己的,你就自己看着办吧!”韩王氏微微摇头,脸上依旧带着慈祥的面容,只说,“至少,娘的态度你是清楚的!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娘都能接受,你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娘都能理解。”

    “得嘞,那我走了!”韩金镛走到炕桌前,又喝了一通茶水,他把僧王刀收拾好,把身上的衣衫整理的整齐利落,给韩王氏行了礼,这才启程,向着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