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7回 约法三章

    第237回 约法三章 (第1/3页)

    时至今日,天津卫依旧存着“吕祖堂”的旧址。这吕祖堂就在天津市的红桥区,是天津市中心城区现存不多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周边大厦林立,商贸云集,但城市管理和规划者却宁可不要财政的红利,也要在这寸土寸金的市中心,留下这一块见证了历史沿革的“义和拳”圣地。

    但顺着历史往回上溯一百二十年,这里还是一片萧瑟。金龙卧沙滩,旷野藏麒麟。若不是“义和拳”在此,恐怕少有天津卫的百姓,还惦记着“吕祖堂”,还愿意为“吕祖堂”掏一把香火钱。

    让“吕祖堂”闻名的,就是时年正居于此的曹福田。

    曹福田何许人?算起来,他是义和拳在天津卫活动的首领。曾在清军谋职,算起来也是行伍出身,但问题是始终没有在军中混出大名堂,一来二去成了游勇。生于光绪年,正是大清内忧外患的年代。但混乱的年代,不代表没有诱惑和希望。虽成游勇,但曹福田在此中发现了希望,拉起大旗、吸纳拳民、发展力量,他时不时的便要领着拳民去附近的乡绅、富户家里坐一坐,客气的说是跟人家交流感情,豪横的说,就是找人家去抢钱。这些乡绅、富户给钱,那便是义和拳的朋友,不给钱,那便是义和拳的敌人。

    乡绅富户自然是知道义和拳的手段,与这些人为敌,他们可以直接给自己扣上个“二毛子”的屎盆子,到时候,一批一批的拳民前来声讨,一帮一伙的拳民前来闹事,无论是自己还是家人,挨一顿臭揍算是轻的,兴许就会因此丢了性命。因此,一般都会对曹福田提出的要求百依百顺。

    有了乡绅和富户的资助,曹福田干了两件事情,一件是拿出绝大部分资助,为自己手下的拳民打造兵器、买布裁衣、买粮造饭;另一件事情,是满足自己的一个小爱好,去街头巷尾的“烟馆”里坐上一坐,吸一泡“福寿糕”。

    势力足、影响大,为人心狠手辣,庚子年前后,市面上的乡绅、富户大多都记住了曹福田出行时的经典打扮:他骑着高头大洋马,鼻梁子上架着一副出了号的大黑墨镜,嘴里叼着西洋烟卷,身穿长衣,腰间系红色的丝绦,足蹬一双软缎长靴。不避讳清兵,他后背一般是背着一把土产的快枪,腰间别这一把小手枪,手里则攥着一把喂马的谷子,催马一走三摇。

    但今儿,这个豪横惯了的曹福田,却格外客气。甚至是,有些过了分的客气。刚刚偷袭韩金镛的人,是曹福田的亲弟弟曹福地。要搁在往日,曹福田见自己的亲弟弟被人一个“大背跨”,背口袋的姿势摔出,吃了个大亏,他甚至会直接进屋拿枪,出来直接开枪,毙了这个让自己弟弟吃亏的人。但此刻,曹福田却双膝跪倒在韩金镛的面前。

    若论岁数,曹福田比韩金镛大不少,韩金镛焉能让他跪在自己面前,赶忙也是双膝一软,回跪在他的面前,只说道:“曹将军莫要如此,您的名号,金镛早就有个耳闻,今日您这一跪,真是折煞我也。”

    “不能不能不能!”曹福田说道,“再大的排场,再多的敬畏,对我而言只是个虚名,满足一些我的虚荣。但今日少侠客亲自来访,却是给我送胜利来的!我愿在少侠客的座下听命,但有所命,莫敢不从。”

    “哟哟哟,曹将军特意的客气了!”韩金镛说道,“出世不久,我在江湖中只能算是个露出尖角的小荷,焉敢比将军您的大名。应师伯、好友之邀,我此次特来吕祖堂拜会,会的是各路英雄,见的是各路好汉,咱不为别的——都为了打洋鬼子!既然是打洋鬼子,天下让不过义和拳。韩金镛何德何能,焉敢让您听命于我,只有我听命与义和拳的份儿啊!”

    “嗨嗨嗨!这些事稍后再说,走!随我进殿!”曹福田起身,拉过韩金镛的手,携手揽腕就往正殿走。

    身后的曹福地,反而被晾在了一边。

    “这……这……”韩金镛拉了拉曹福田,连忙止步,说道,“时方才我与令弟有些罅隙……”

    “没关系,他自找的!”曹福田爽朗的哈哈大笑,“这厮,自认为学了些铁砂掌能耐出众,再加上我在天津卫义和拳的地位,他有些仗势欺人。我不得已把他招入,留在我的身边,本意是让他接受些历练,没想到他更狐假虎威。今日少侠客一方面给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