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回 不负盛名

    第246回 不负盛名 (第1/3页)

    “世之三杰”这称号,听起来着实有些唬人,或者说这称号吓人也不为过。

    韩金镛不过是一青年,能打听出来这“称号”的来头,着实是费了些功夫,今日把这消息说给李存义、曹福田听,他俩更感诧异。

    如此一来,韩金镛方感自己之前所费的力气均不是徒劳。

    “说他是‘世之三杰’,还是有些埋汰了人家!高丽朝鲜本是我大清的属国,我等保它本是职责所在。但您诸位兴许不知,在那朝鲜平壤,早有子民建下奢华祠堂,供奉唐薛仁贵将军、明戚继光将军和我朝的马玉昆将军,将此三人并视为‘中国三杰’!”韩金镛见李存义和曹福田纷纷露出诧异的表情,索性道出了实情,“您看,推崇马将军的不仅是我,不仅是本国人,更有外国人。即便他在朝鲜吃了败仗、在辽河吃了败仗,但英勇杀敌、为国捐躯的那股势头,仍然能涤荡所有亲历那场战争的人的心。草民为其歌功,手下为其颂德,即便是朝廷,也没有因为他吃了败仗而罢黜他,相反还给他这一汉将升官升职,这一桩桩、一件件,已经说明了问题,这马玉昆确实是个人物。他这样的人物,正该是我们所结交的。而一旦我们与他结交、交心,那么我料想,义和拳所需军需物资,他定然全数资助。”

    “好!”听了韩金镛的话,李存义点点头,他知道,现下韩金镛已经笃定了决心,这决心九牛也无法曵回,“金镛,既然你的话说到这个份儿上了,我做师伯的也没法再说什么,相信曹将军也没法再有反驳的余地,那依你看,下一步我们该怎么做呢?”

    “放心吧,这事儿暂时急不得,我们得慢慢的推进,总得个把月,才能与其搭上更甚的关系!”韩金镛这话是朝李存义和曹福田说的,双眼却依旧透过城墙的残垣,望着城门楼下的曹福地和马玉昆。

    已至门口,他俩拱手抱拳作揖道别。马玉昆的身影渐渐的模糊不知所踪,只留下了曹福地,有些突兀的扛着那匹高头战马,在积雪中深一脚浅一脚的前行。

    “得嘞,差不多了!”韩金镛眯眯眼,倾尽目力,在茫茫雪景中寻找马玉昆的踪迹,他的踪迹又哪里寻的到,韩金镛又四下踅摸,细细观察着城门楼附近做买做卖的人群,发现皆是穷苦人,并无朝廷的眼线,这才放下心来,他回头,对李存义和曹福田说道,“走吧,我们去接应二将军!”

    说罢,韩金镛扭头从城墙残垣处跃下。

    说实话,曹福地是有些累了。扛着高头战马,在雪地里一通赶路,纵然是他多年习武,有些体力的底子,可终究不高明,如此五六百斤的重担压在肩上,他已经有些举步难行。贴身穿的内衣早已经被汗浸湿浸透,足蹬的靴子,兴许靴底都要被踩漏。双腿发酸、双肩发麻、双眼视物有些发花,——曹福地甚至是有些虚脱了。

    相较而言,他肩膀的这匹战马,现在反而轻松惬意了许多。

    多年来,一直是马玉昆乘跨在这马匹的背上东征西讨,这一日好不容易,这战马到了人的肩膀上赶路,不用脚踩着深一脚、浅一脚的积雪,身上也不再驮着沉重的负担,这战马微闭二目,在曹福地肩膀上的惬意劲儿可就别提了。

    “二将军,此行辛苦了!”韩金镛走到曹福地身边,微微摇手当做问好,面带笑容说道,“这一行,多亏了你的这股神力,否则,怕是也唬不住成了名的将军马玉昆,咱们怕是也没法子继续行进下一步!”

    “少说这些,谁帮我把这马从肩膀上歇下,我都快累死了!”曹福地涅斜着二目,向曹福田和李存义发出了求助的目光。

    这一幕,让曹福田心里颇为心疼,毕竟是一母同胞,曹福地受的苦,便也着落在曹福田身上,曹福地遭得罪,便也痛在曹福田心中。可是,曹福田自忖自己的能耐,真要接过这匹战马,非得登时就被它压躺下,心有余而力不足,迟迟不敢上前,双目自觉不自觉的就瞅向了李存义。

    李存义这阵子也真耐得住性子,竟然只跟在曹福田的身后,任凭他如何露出诚挚的目光,仍然不肯上前。

    这就显出了李存义的城府和心机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