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回 掣肘之力

    第291回 掣肘之力 (第1/3页)

    有史以来,历朝历代、国内国外的君王,对国内善战、好斗、替百姓做主的武术团体,都没有什么好印象。上行下效,君权不容置疑、不容挑衅、不容挑战,那君王的臣子们,对这些民间武术团体,断然也不会有什么好印象。

    可如今,聂士成却和义和拳走到了一起,甚至说,聂士成主动扶植、主动安抚、主动倾听起义和拳来。

    这断然不是因为聂士成对义和拳真的没有敌意了,而是因为,他眼中的义和拳变了。

    ——咱这故事,纵然有演绎的成分,可依旧要忠于真实的历史,要忠于史书上记载的、曾被祖辈、父辈人亲历过、口述过的历史。这个在全国范围内故弄玄虚、装神弄鬼的民间组织,实际上依旧是史书上记载的这个样子。但在天津卫,因为韩金镛、张占魁和李存义的存在,天津卫的义和拳有了扭转的趋势。他们或许在首战中,还是口中叨念“刀枪不入”便往敌人的枪口上冲。但在发现这“刀枪不入”只是个童话、是个不切实际、不符科学的美好的愿望后,这些拳民并没有溃败,更没有失去章法,而是在韩金镛、李存义、张占魁等一干民间国术英雄的带领下,怀着强烈的爱国情怀,真刀真枪的和敌人干了起来。

    这样的武术团体,在心中没有鬼的聂士成看来,是可用的。聂士成也愿意和这样的民间武术团体同进退。

    但再往上走,您要是想问,比聂士成官阶还大的人、聂士成的主子是不是这么想?

    我告诉您,不是!

    一来,他们不会允许民间的武术团体,以国家机器的方式存在,代替自己保护家国;二来,他们不会允许民间的武术团体,手握优势资源、占据着优势地位,这可能威胁到自己的统治。

    您若还要刨根问底,向我抬杠:“那为什么慈禧还要重赏义和拳?”“那为什么慈禧还要承认义和拳?”

    我只能告诉您,这义和拳在慈禧眼中,就如同“尿壶”一样。这阵子急用,她就赶忙把这“尿壶”抄起来,这尿壶用起来对自己方便;可当她处理完内急,转眼便会嫌弃这又骚又臭的工具,把它丢在一旁。

    这“尿壶理论”说起来有些腌臜,但实际上却就是这个理。

    各位您要是真想一探究竟,翻一翻史书,就会对我的观点有个更深层次的理解。

    题外话说的太多了,让我们言归正传。

    且说,当聂士成说出自己“命犯小人”的消息时,韩金镛着实吃了一惊,但这情绪瞬间便又消失。虽然人不在官场,更没有亲历过官场的习气,但要是说朝廷大员相互倾轧、互相拆台的历史故事,他在书中还真是读过不少。所以,他瞬间便又相通了。

    “谁是小人?”韩金镛问到。

    “跟你说了你也不懂,但可以告诉你的是,现在越俎代庖,不听我的将令,下令开炮的副将辰光,是这群小人安插在我身边的眼线。”聂士成说道,“朝廷里,对于这场仗该不该打,分为两派,主战派是如荣禄大人、裕禄大人、马玉昆、我这样的,而摇尾乞怜的主和派,却多在老妇人身边。他们跟着老妇人的态度走,老妇人主和、他们便主和,老妇人主战,他们便主战。但无论是主和还是主战,都是想方设法的对我们这些一线的战将们加强控制,实行掣肘之术。到头来,若有功劳,他们占头一份儿,若是战败了有罪责,却要一线战将们独立承担。这样的亏我吃过不少,我身边的战友、同僚们吃过不少,不少人已经学精了,可唯独我看不穿,也不愿意与他们同流合污,他们视我为眼中钉、肉中刺,却也是真的。”

    “提督爷,不是我催您,纵然是您对他们有再多的不爽,这战斗已打响,这一发发的炮弹,正在往没人的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