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2回 机缘道尽

    第322回 机缘道尽 (第1/3页)

    上文书说道,眼看韩金镛的拳已用老,招数已经用尽,再打就都是“回头拳”,都是用过的招数了。

    不得已,韩金镛亮出了新能耐。

    骤一见这招数,与之激战正酣的李广亨,瞬间愣在了原地,随后竟然面露喜色,对韩金镛赞不绝口。

    是什么样的招数,令李广亨一反前态?

    这要从韩金镛的招数说起!

    拳经有云:悬顶坐步根为磐,凝神调息抱丹田;规矩皆源三体式,下合地气上通天。

    韩金镛用出的招式,是五行拳的起手,三体式的便是。

    那为何李广亨会对此如此的惊讶呢?盖因为,这五行拳,乃是形意拳的根,是形意拳屋中基本拳法的总称。

    咱说了,韩金镛师承张占魁学习八卦,师从李存义兼修形意,却没说,他李广亨,是当世形意拳的宗师之一!

    李广亨何许人也?这要从李广亨的师祖说起。

    明万历年间,山西蒲州一奇人名叫姬际可,他年少之时,私塾里学文习武,学以致用、刻苦用功,天赋过人,后在终南山访得名师,并习得岳武穆拳谱。他精通大枪,传出六合枪法,后又因清兵禁止私藏兵器,姬际可便依照六合枪法,创出六合拳法,即心意六合拳,他便是形意拳的始祖。随他习武之人,除了六个儿子,还有河南马学礼,以及从十余岁起便随其习武的曹继武。

    河南马学礼发展河南心意六合拳一支暂且不表,单说曹继武。他本名曹曰玮,字继武,天资、人品俱佳,得了姬际可的真传,康熙三十二年曾中武举,是癸酉科顺天府武乡试解元,次年,甲戌武科会试第三十六名,殿试中第一名状元,被授予二等侍卫,连捷三元,曾随康熙爷御驾亲征,官职最高到陕西靖远总镇都督。可叹后来因仕途失意而退隐。返乡途中,经山西,遇见当地名门望族传人戴龙邦,得到龙邦的接济和招待。经过多番查察,曹继武认可其天赋和品德,便把心意六合拳术授于戴龙邦。经毕生习练,戴龙邦遂成为山西心意六合拳宗师。

    戴龙邦膝下,有二子,一曰文量、文勋,但真正继承心意六合拳拳术的,是戴隆邦胞弟戴麟邦之子戴文雄。戴文雄乳名“二闾”,谐音“二驴”,盖因其年少之际神力过人。戴文雄常年走镖,在京、津、直隶一带颇具名气,身为戴氏心意六合拳传人之位,他恪守戴龙邦遗训,本门拳术不传外人。然则世有巧合,机缘所致,遗训不得不改。经人引荐,戴文雄收下一年轻后生为徒,此人心智聪颖、举一反三,经商途中仰慕戴氏绝艺,在戴氏宅邸附近租下良田,白天以耕田为业,夜晚随戴文雄学艺,如此往复十年,此人名曰李洛能,名飞羽,字能然,当年世称老能先生。

    且说,一日操练之际,戴文雄身穿真丝绳和铜钱编成的护身甲,胸佩铜护心镜,他命令李洛能上前进击。李洛能以虎形、鹰形形意拳进击,戴文雄护身的铜钱散落于地,护心铜镜也被打破,见徒弟功成至此,戴文雄喜不胜收,直言道:“好徒弟,今日起你可出师。”

    出师后,李洛能开始悟化传授拳术,并潜心于心意拳术的研究。回乡后,他广传门徒,在心意六合拳基础上,吸收道家的养生观点和哲学思想,结合平生武术实践,取长补短,改革创新,将“心意”改为“形意”,形意之名由此开始,成为养生与技击并行不悖的中华武术名拳。到同治年间,形意拳李洛能、八卦掌董海川与太极拳杨露禅并称为世之三杰。

    李洛能选授弟子,兼顾天资与人品,麾下豪杰如云。最有名的,直隶有四位,分别是郭云深、刘奇兰、刘晓兰、贺运恒,山西有四位,分别为车永宏、宋世荣、宋世德、李广亨。

    今日韩金镛一战,迫不得已用出了形意门中的五行拳,正是形意门八大门人李广亨日日操练的基础拳法。

    这招数韩金镛打起来颇为顺手,但在李广亨面前,却有班门弄斧之嫌。好在李广亨只是看在眼里,喜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