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回 二会高人

    第332回 二会高人 (第1/3页)

    且说,韩金镛按照李广亨地图指引,到了这矮山土岗前,见一柴扉,上前叩门,未曾找到宋世荣,却邂逅了一对老夫妻。这对老夫妻时而精明、时而糊涂,总之,并未告诉韩金镛宋世荣之所在。

    “广亨老师明明说在,我找的地点也没有出入,现下又到了宋世荣的草庐竹林,为何宋世荣却并不相见呢?”想到这一层,韩金镛有些郁闷,他迈腿上马,准备折返。一抬头,却看到,一柄破旧的道旗迎风招展,这道旗经受了日晒雨淋风吹,早已经破败到一丝丝、一缕缕,上下脏兮兮的。

    可韩金镛见了这个,却豁然开朗。他只重重的朝自己额头拍了一下,发出了“啪”的清脆一声。

    “韩金镛啊韩金镛,你真是傻糊涂了,之前广亨老师所述,片刻之功你竟然全忘了。亏你还自忖自己记忆惊人……”韩金镛心里话暗表,回头,却向那老汉和老妪的背影,投去个温暖的微笑,全然不顾二老有没有收到这份温暖。

    且说,韩金镛心里已然有了数,快马加鞭,这就准备返回太谷县。

    诸位您问,当下寻找宋世荣才是头号紧要,既然找对了地点,韩金镛为甚不在此等待,反而要往回折返太谷县?

    其实,这原因,也就是韩金镛的去向,前文书已经交代过了。——李广亨早就有言在先,当下在太谷县,自己最交好的便是宋世荣、车永宏两位同门师兄弟,这其中,宋世荣字约斋,仙风道骨,以“蛇形拨草”天下闻名,好好的一个江湖中人,如今不研究武学技艺,反而开始修道。临行出发前,李广亨早就给韩金镛备好了银钱,以便韩金镛购置伴手礼。现在,他把这茬口给忘了。

    于是乎,韩金镛策马前行,一路疾驰,不为别的,却为找个道观,寻一柄上好的拂尘。

    进了太谷县县城,四下里打听,总算在城西十五里,找了家“重阳宫”。讲明来意,韩金镛特意准备了三十两随喜,毕恭毕敬的递给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道士。韩金镛看得出,这老道士是这道观里说话算数的人物。

    面前这“重阳宫”,不比他处的旺香火,实际上清苦的很。老道接过钱,单手托住轻轻一掂量,便知这贵客的随喜着实是不少,这笔银钱,足以整饬庙宇,让观里的道士、道童们吃一两个月的饱饭,不用再品尝饥饿的味道。

    想到这一层,老道士的脸上,虽然不辨悲喜,但已然带出了兴奋之情。想必,这道理清楚的很,道观里别的没有,若论道士、若论拂尘、若论其他法器,还是有不少的。韩金镛既然前来随喜了如此多的银钱,从观众拿走一柄拂尘,自也是无妨。

    老道只微微一笑,说道:“施主,请随我前来!”

    这老道士,领着韩金镛穿过前殿,来到后院的库房门口。打云手,道了一声“无量福”,这老道士已然从怀中掏出一把钥匙,打开了库房的大门,他转身进屋,只眨眼的功夫,便取出一把崭新崭新的拂尘来。

    韩金镛接过拂尘,顺手摆了几摆,拂尘以马尾捆扎而成,扫在脸上,时而麻痒,时而微痛。

    “这位仙长!”韩金镛把拂尘递还给这老道士,规规矩矩的说道,“我虽然不是修道之人,但这些年,有关道家、佛家的典籍,自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