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2回 浪人挑战

    第402回 浪人挑战 (第1/3页)

    这堂课仍在继续。韩慕侠与一众师生的心理距离,却因为刚刚那番话,被拉近了些许。

    不只是台下哪一位同学,坐着高喊道:“慕侠先生的手段,我们大家是都知道的!今日来此,虽然是上课,总不会只靠说说而已吧!”

    众师生发出会心微笑。

    这学生的意思再明显不过——作为天津卫的武术大家,光靠说的给大伙儿上课,肯定是不成。一群日常苦读的学子,都想让韩慕侠露两手,看看真正的国术,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韩慕侠听次话,笑了。他只言讲道:“讲台面积虽大,但我练的八卦掌,却是小架子的功夫,我在台上打,你们在台下瞧,实在是瞧不出什么;而你们若说是练兵刃的话——我今天来上课,身上又怎会带着兵器。”

    “我们这里有!”那说话的学生,只站起身来,他手里攥着一把宝剑,走到讲台前,把宝剑毕恭毕敬的搁在台口,这才转身离去。

    韩慕侠抽出宝剑,在手中舞了一个剑花,这才发现,这宝剑虽新,却尚未开刃,明显是被当做舞台上的道具使用的。

    “唔……”韩慕侠接过宝剑,说道,“古谚有云,刀乃百兵之胆,势大力沉,善于劈斩,有敌无我;棍乃百兵之祖,齐眉为棍,可扫荡敌人,兼有好生之德;枪乃百兵之王,扎一条线,来去无踪,收缩无定,上下无形;我手中这剑,确乃百兵之君,保有君子之气,有君王之风,五岳山川、天下万民,皆要睥睨此物!”

    “好……请……”众师生皆喊道。

    “既然如此,我韩慕侠便练一套入门的剑法,在这堂课上给大家助助兴!”说罢此话,韩慕侠只向台下招了招手,叫上两个学生来,把讲桌搬到一旁,趁着这功夫把自己的长衫收势的紧趁利落,见讲台已经空出,随即掐了个剑诀,摆出了仙人指路的架势,是为第一招,他说道,“今日给大家练的这一套,是六合进步剑。此剑法分内三合、外三合,习武之人皆习练之以为入门,但真以此成为高手的,寥寥无几。为何如此?皆因为这剑法习学起来简单,总共七十八招剑法,记牢即为学会,招法已经足够多,习练者却因此忽略了剑法中的变化,以至于只是枯燥的习练,没有深入的思考。大家瞧好,这剑法讲究的是手眼身法步,贵缓不贵速,身形与定势,贵低不贵高……”

    韩慕侠一边说,一边起势,只从剑法第一式“枕戈待旦”开始,“指日高升”“盖步接剑”“一鸣惊人”“盘根错节”等剑法陆续用出,直用到“捷足先登”“苏琴背剑”“六合归元”做结,把这七十八手“六合进步剑”用到了极致,而面不更色、气不涌出。

    “并非慕侠骄傲,在尚无枪炮的年代,练好此套剑法,足以在万军丛中取上将首级!”韩慕侠凭空一抖手,宝剑归匣,说道,“大家如果感兴趣,待得身体已经足够柔韧的时候,我定会倾囊相授!”

    教室里爆发出雷鸣一般的掌声。这堂以“修身”为主题的课,就此作罢。此一回,韩慕侠在私立南开学校,不仅以自己的语言,让众师生“先修心而后修身”,还以自己的真实本领,引起了大家对习武强身重要性的认识,大家同样明白了修身而后修心的重要性。

    台下坐着不少有心的学子,日后,大批的学子过了“柔术”这一关,自修出柔韧的体格,而每周定期到韩慕侠府上进一步修习国术。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且说,修身课结束后,严范孙与张寿春二人,自携手揽腕,带着韩慕侠观摩了学校,带韩慕侠看了已经准备好的柔术操场和柔术教室。韩慕侠对此颇感满意,并定下了每周三下午来校授课的规矩。

    这授课之事搁下不表,单说此一回课堂上的盛景消息,竟然不胫而走。只从天津卫南开校园,传到了距南开学校五里以外的日租界。租界内,一武馆,武痴东乡平三郎听闻此话大感欣喜。

    随即,一座二十丈见方的擂台,摆在了须磨街学校院内。天津卫满大街均可见东乡平三郎贴出的告示。

    告示书写如下:“吾乃东瀛大和民族武者东乡平三郎,尝闻大和武术源自支那,而去年起来此进修。然抵达日久,却只见尔等病夫之态,难寻铮铮铁骨之尊。这才想起故土‘明亡之后无华夏、崖山之后无中华’的说法。无奈欲离津离华,返回故土继续修习,奈何心又有不甘。今日特书战表一封,示与尔等匹夫:今起吾在须磨街学校摆下擂台一座,静候一众自称华夏子孙之徒,倘阅此战书者,有人习过支那武术,自可以来向吾挑战,而吾以大和武术应对之。以五十日为限,胜吾者,赏银元五百。倘五十日后若仍无胜吾者,则莫道支那乃我大和武术之故土,而尔等,皆乃无用之徒。东乡平三郎。即日。”

    见此告示者,人人愤慨难当。

    真有练过拳脚的天津卫好汉,前去与东乡平三郎比试。结果可想而知,比试拳脚者,皆被这东乡平三郎打出内伤,比试兵刃者,却被东乡平三郎持剑削去手指,以为负者惩戒。

    时间已过一个月,而无人能将东乡平三郎打下擂台。

    一月之间,韩慕侠柔术课已上过五节。时有学子向慕侠提及此事,以表示自己心中之不忿。韩慕侠却只微微一笑摇头,言讲道:“朔古至今,倭国此等跳梁小丑无数尔。先有大唐时期,倭国不服前来偷袭,被我痛击后这才发现大唐之繁华,而后以‘遣唐使’习学之;后有我大宋时期,东瀛弹丸小国内乱不断,而皇族被幕府牵制民不聊生;至元朝,十万大军数万战船两次攻袭之,若非神风所扰,则该国早亡;至前明时期,倭寇袭扰,而我大将戚继光以水师陆军攻袭之,军士手持苗刀杀伤倭寇无数,令其越百年不敢再言犯境;直至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