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19章 交换机和调制解调器

    第0119章 交换机和调制解调器 (第2/3页)

打电话功能之外,还能提供各种额外的数据服务。

    DSL的构想,可以追溯到1988年的贝尔实验室,当时一位工程师设计了一种方法,可以让数字信号加载到电话线路的未使用频段,实现了在不影响话音服务的前提下,于普通电话线上提供数据通信。

    但是,贝尔的管理层对这项技术并不热心,因为如果用户安装两条线路会带来更多的利润。

    1990年代晚期,有线电视公司开始利用自身有线电视网络中的双向同轴电缆提供宽带互联网访问,贝尔这才如梦方醒。

    当意识到大多数用户绝对会放弃安装两条电话线访问互联网后,贝尔公司终于搬出了他们已经讨论了10年的DSL技术,来争夺有线电视网络公司的宽带市场份额。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DSL技术和线缆调制解调器CableModem即C.M.,在欧洲和北美的家庭用户宽带接入服务市场上成为主要的竞争对手。

    做为重生者,电信业接下来几十年的发展趋势,自然尽在唐焕掌握之中。

    虽然这个领域的门槛非常高,但技术进步的突飞猛进,也意味着规则的改变,未来有线电视公司不就是利用自身网络来挑战传统电信公司的地位来提供互联网接入服务么,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

    唐焕所想到的突破口,就是庞大的PSTN中的那个点——程控数字电话交换机,尤其是专门为特定企业或机构服务的用户交换机Private

    BranchExchange即PBX。

    PBX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系统内部分机之间以及与PSTN的电话交换,最明显的优势就是通过处理系统内部的线路转换从而减少电话收费,还能增加一些电话公司不提供的服务功能,例如智能寻线、用户呼叫、拨打分机等。

    PBX结构中,用来进行数据处理和控制的单片机,是唐焕的看家本领,至于其它技术的研发工程师,有大把的公司可供挖人。

    再说了,华为不就是从做交换机起家的么,唐焕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了。

    另一方面,目前可以将个人电脑连接到PSTN的最实际手段,应该就是调制解调器了。

    早在1962年,AT&T便发布了第一个商业化的调制解调器Bell103。

    到了1978年,美国人DennisHayes与伙伴DaleHeatherington在餐桌上成功地勾勒出了智能调制解调器的原型。同年,29岁的Hayes在亚特兰大成立了贺氏计算机产品公司。

    DennisHayes爱好中国文化,不但为自己取了中文名字贺丹毅,还娶了一名中国宁波人为妻。

    贺丹毅的公司于1981年研制成功HayesSmartModem即贺氏智能调制解调器,这个产品才属于真正意义的标准智能调制解调器,是一个重大的进步。

    在智能调制解调器出现之前,为了建立一个连接,几乎所有的老式调制解调器都需要人工在电话机上拨叫对方的号码,然后将听筒放在调制解调器附带的AcousticCoupler即声音耦合器里,一种用两个橡胶杯组成的用来在声音信号和电信号之间转换的设备。

    有了智能调制解调器,除了不需要声音耦合器之外,更重要的是,可以直接将智能调制解调器连接在标准电话线或插座上,然后电脑就能自动完成接通电话并拨叫号码的功能。

    可以说,这个改变极大地简化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